走在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90/80”出行目標、綠色智能交通體系讓這座城市從建設之初便致力打造“不堵車的城市”。
圖為7月21日,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雄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交通設計研究所總監馮小虎正在工作。(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在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雄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交通設計研究所總監馮小虎看來,國內外很多城市都是在出現嚴重擁堵問題后,才開始破解“不堵車”這個城市治理難題,而打造便捷、安全、綠色、智能交通體系,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之初提出的明確要求。
在交通規劃方面,雄安新區提出了“90/80”出行目標,即未來雄安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
倡導綠色出行,崇尚低碳生活,是雄安新區建城營城的理念。隨著雄安新區大型公園、綠廊綠道的建設,打造完善的公交網絡,建設以“自行車+步行”為代表的慢行系統已經成為雄安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重點。
“以前雄安新區三縣的公交系統基本上是零基礎,從去年開始,雄安新區公交車開通運營,隨著新建片區建成交付,公交系統也將逐步延伸。目前我們300米公交站點的覆蓋率是85%,未來將達到100%。”馮小虎說。
在運輸服務方面,除了逐步提高常規的公交服務水平外,雄安新區也在探索定制公交和響應式公交等公交服務新模式,讓民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目前容東片區已交付區域的路網密度達到12(即每平方公里城市面積中道路總長度為12公里),遠遠超出全國36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路網密度。”馮小虎說。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雄安新區新建城區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為打造“不堵車的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智能化的交通設施也逐漸覆蓋雄安新區,車路協同等智能化基礎設施在容東片區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為下一步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提供了很好的空間載體。
“雄安在著力打造全局響應、全程服務的一站式出行服務系統,目前已上線‘雄安行’APP,正在不斷進行系統升級,面向用戶接入各類交通出行和停車資源信息,實現一次預約、一次收費、覆蓋全程的一碼出行。”馮小虎說,這個APP還有一個作用是整合供應端,比如公交運營企業、出租車運營企業、網約車運營企業、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等,形成一個供應端的撮合。
除此之外,容東片區的慢行系統也已開展交通詳細設計和設施改造提升工作,重點構建多樣化街道活動空間和層次豐富的街道綠化,縫合城市綠道和公園社區,為民眾提供一個安心便捷、想走就走的慢行條件。
“綠色交通的核心目的是減少個人機動車的使用,減少對道路資源的占用,這不僅需要完善基礎設施,高水平的運輸服務,更需要全民參與。”馮小虎稱,目前雄安也在研究出臺一些政策鼓勵民眾綠色出行。
打造“不堵車的城市”,馮小虎認為應從提高交通運營管理上下功夫,依托數字孿生道路同步建設,掌握路網實時運行信息,建立交通仿真模型,通過數據驅動、在線仿真、輔助決策,支撐交通組織方案動態調整優化,提高交通治理實時響應能力。
馮小虎表示,隨著容東片區入住居民的增加,雄安新區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研判發展態勢、做好措施預案,以應對未來城區逐步生長、人口規模逐漸增大后可能出現的交通問題,打造一個“不堵車”的城市形象,最終為世界城市交通問題的解決貢獻雄安方案。
據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雄安新區對外骨干道路網絡全面建成,城市外圍道路框架、內部骨干路網基本成型。同時,圍繞雄安新區“90/80”交通目標,已經形成首批交通政策清單和項目清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