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噴霧消毒系統、乘坐環境更舒適……今天,上海公交徐閔線全線車輛更新為“白金剛”純電動車型。這是時隔12年后,線路首次以全新的車容車貌出現在市民面前。
上午,家住高華小區的張老伯來到位于建設路上的閔行汽車站,打算前往漕河涇附近的市八醫院就診。“我是閔行本地人,徐閔線從小就開始乘,感情很深。以前的車輛有點破舊,碰到不平整的路面,全身都會發出響聲,坐著不舒服。現在好了,幾乎沒有聲音,少了柴油的異味,空調也比以前足。”
記者看到,此次投運的“白金剛”純電動公交車不僅外觀靚麗,還配有一些人性化的新設施。在駕駛座的后方,一個像醫藥箱一樣的裝置引發不少乘客的好奇——這是車輛自帶的噴霧消毒系統。
“到站后,開啟裝置3分鐘,再封閉1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車廂消毒。”徐閔線駕駛員衛清對自己的“新伙計”贊賞有加,“我們跑完一圈后,以前需要用噴壺對車廂進行消毒,現在靠這個新設備就可以便捷完成了。車的擋風玻璃左右兩側,還增加了兩個電子后視鏡,遇到復雜路況時,看得更清楚。”
對于許多老上海人,特別像張老伯一樣家住老閔行的市民來說,徐閔線是他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它的前身系1923年創辦的滬閔長途客運班車線路,1958年7月1日,滬閔長途線正式轉交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接管,定名為徐閔線,并沿用至今。
在公共交通還不夠發達的年代,徐閔線作為滬閔路上的骨干客運線路,是老閔行連接徐家匯的一條“交通大動脈”。線路自開行以來,走向基本沒有改變,從老閔行至高安路、肇嘉浜路,全長26多公里,途經莘莊、南方商城、徐家匯等城市地標。
“雖然客流較5號線開通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徐閔線依然是滬閔路上的主要骨干線路,配車數量達到了43輛,是公司所有線路中配車數量最多的。”巴士二公司閔行車隊隊長李余行坦言,受疫情影響,目前的客流僅為此前的六七成。為了方便市民出行,發車間隔仍保持平時水平,高峰時發車間隔在3至5分鐘,平峰時為10分鐘左右。
“徐閔線此前使用的車型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更新的。經過多年使用,車況不盡如人意,此次全線換成純電動公交車,也是回應了市民的期盼。后期,我們也將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帶給乘客更好的體驗。”李余行表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