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子車”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風景之一,它不僅帶給市民便捷的出行體驗,還見證著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辮子車”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記者從巴士一公司了解到,8月15日(下周一)起,25路公交“辮子車”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車輛將更換為申沃新能源公交車“白金剛”。
25路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公交線路,起點站設在平涼路軍工路,每天早上5點,開往南崇明路的首班車從這里“啟航”,伴隨著車輛一起奔向目的地的,還有兩根“辮子”摩擦時產生的“吱吱”聲。“每次經過道口,或是轉彎的地方,就會聽到‘吱吱’的聲音。”駕駛員周誠說。
1958年11月1日,公交25路首次登上歷史舞臺,拖著兩根“大辮子”,開啟了它64年的營運生涯。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逐步擴大,公交25路的走向和終點站,也經歷了多次調整,不過平涼路軍工路的起點站一直未變。
公交25路終點站從廣東路外灘調整到十六鋪,隨后又調整至東新橋,后來又縮線運營至天潼路、漢陽路橋等,最終在1999年將終點站固定在虹口區的南崇明路,延用至今。
而車型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直在更新,五六十年代采用單機無軌電車,八十年代采用的是巨龍電車。到了21世紀,開始啟用帶空調的上海牌無軌電車,從2014年開始采用青年牌無軌電車。
對于像25路這種具有城市記憶的“辮子車”,市民們保有獨特的感情,非常不舍。市民王瑋旎說,每次等車低頭看手機的時候,只要聽到“小辮子”摩擦的聲音,就知道25路來了,以后再也聽不到了,蠻懷念的。
根據安排,替換舊車的“白金剛”將于本周五到貨,周末兩天進行設施設備相關調試和測試,從8月15日首班車開始,25路全線啟用申沃新能源公交車。雖然沒有了“辮子”,但乘車體驗更好了。公交25路線路負責人蔣軍表示,采用新車后,“辮子車”偶爾會“掉辮子”的缺陷不再發生,工作人員會繼續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
據了解,目前巴士一公司下屬的公交6路、8路、13路、14路、15路、19路、20路、22路、23路、24路、28路,仍采用“辮子車”運營,但不久的將來,也將更新換代。
兒時的記憶變成城市的回憶還記得你與“辮子車”的舊日時光嗎?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