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經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推薦、交通運輸部批準,濰坊市成為“十三五”期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第一批創建城市。在創建“公交都市”這五年時間里,全市大力發展綠色公交,共購置公交車452輛,全部為新能源車輛,其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230輛、純電動公交車222輛。建立起常態化投入機制,五年內市級共投入資金68.35億元,公交運營補貼到位率100%。
濰坊市成為“十三五”期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第一批創建城市。
中心城區將建設
21座公交充電、加氫、加氣站
濰坊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籌備申報階段。2016年,濰坊市委、市政府決定申報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成立了領導小組,于2017年8月成功入選創建城市名單。第二階段:創建實施階段。2018年12月,《濰坊市公交都市創建實施方案》獲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正式批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創建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創建項目納入城建計劃,壓實責任,明確時限。第三階段:準備驗收階段。濰坊市對照驗收標準,全面收集整理佐證材料,開展評價指標測算,編制驗收申請報告,做好驗收準備工作。
濰坊市作為國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將氫能源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發布了《濰坊市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扶持辦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每滿1萬公里補貼1.5萬元,逐年按20%退坡,三年累計20萬元封頂;固定式加氫站最高補貼200萬元,加氫價格最高補貼每公斤30元。
編制了《濰坊市“十四五”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出臺了《關于做好全市汽車加氫站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工作的意見》。加快建設公交充電樁、加氫站等基礎配套設施,濰坊市中心城區已規劃建設了13座公交充電站、3座公交加氫站和5座公交加氣站,全市共建成充電基礎設施6500個。
與公共自行車零距離
換乘站點達320個
創建期間,濰坊市進一步加大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高新區、坊子區、城區東部等3座公交樞紐站已建成投用;鳶都湖、濰坊新機場等2處公交樞紐場站已啟動前期工作。依托濰坊高鐵北站,正在建設集長途客運、公交、軌道交通以及出租車等多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綜合型交通樞紐,打造無縫銜接和一體化無風雨換乘體系,項目總投資6.5億元,客運站、公交場站兩項工程的主體結構已封頂,將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五年間,新開通公交線路55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70條,增設及調整公交站點810余個,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全面消除了城市公交盲點,中心城區基本實現了“有路就有公交車”,周邊街道駐地基本實現公交全覆蓋,公交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開通夜經濟專線6條,購物專線、校園專線、醫療專線等特色線路26條,滿足了群眾多元化出行需求。開通鄉村振興專線27條,解決了部分偏遠城郊、產業園區等片區、單位的交通出行問題,打通了公交線網末端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創建方案,根據濰坊實際,相繼建成了公交豪德綜合場站、文化南路綜合場站、前闕莊綜合場站、葉家莊子綜合場站、坊子地理信息產業園綜合場站、坊子區綜合場站等6處公交場站和26處公交首末站。加強公交線網銜接,圍繞客流集散點,形成了“常規公交為骨干、微循環公交為銜接、定制公交為輔助、特色公交為補充”的公交線網體系。加強公交與公共自行車銜接,公交與公共自行車零距離換乘站點達到320個。
公交一卡通與國內
318個城市實現互通
濰坊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建設方面取得諸多成果,投資實現智慧化運營、實現智慧化乘車、實現智慧化支付。
著力打造公交企業運營智能調度平臺,投資1800余萬元,完成濰坊智能化公交項目建設,建立起包含“車輛調度、車載監控、乘客信息服務、企業資源管理(ERP)、視頻會議”五大業務系統于一體的智能公交系統,所有營運公交車輛全部實現了智能化調度、視頻監控管理,傳統公交快速向智能公交轉變。
研發了“濰坊掌上公交”APP,為乘客提供線上線下(34.650, 0.00, 0.00%)立體多維、實時公交出行信息查詢,線路查詢覆蓋率100%,日活躍用戶5萬以上。智能化公交平臺先后與濰事通”APP、“愛濰坊”APP等行對接,實現了公交信息多渠道查詢。計劃建設公交電子站牌130處,目前已建設57處,其余年底前全部完成,可幫助市民及時掌控公交車輛運營信息。
加快推進移動支付建設,銀聯IC卡閃付、銀聯二維碼和銀聯手機閃付乘車業務正式上線,打造了“全支付+公交出行”乘車模式,形成了集公交IC卡、“濰坊通”APP、微信、支付寶、銀聯等多種支付方式于一體的移動支付格局,移動支付客流占比達68.6%,公交一卡通與國內318個城市實現了互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