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App就能查詢公交車到站時間、智能調度系統全線路使用、到達準點率達到74.4%……北京的地面公交已邁入智慧化。9月26日,北京市交通委舉行“北京交通這十年”之地面公交主題媒體座談會。會上介紹,十年來,北京正在通過實時公交和區域調度等公共交通智能化方式,實現出行服務信息共享,全面提升乘客出行體驗。未來,北京公交將逐步向5G和北斗高精導航進行技術升級,自動駕駛公交規模化應用也更加可期。
實時公交:App準確“預報”
2012年到2022年,是北京公交快速發展、提質增效、提高服務的“黃金十年”。十年來,北京的地面公交也在朝著智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北京市交通委地面公交運營管理處處長王昊介紹,北京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出“實時公交”服務,乘客可以通過“北京交通”、“北京公交”、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手機軟件查詢車輛實時位置、等候時間、車廂滿載率等關鍵信息,使出行整體行程可計劃、可預期。
“實時公交帶給我的體驗非常棒。”正在豐臺區六里橋北里公交站候車的乘客小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是近兩年才開始使用實時公交的,“一開始我只是出于好奇進入相應的App看了下,當時通過核對公交車的到達時間,發現非常準確,之后就開始持續使用了,到現在也慢慢養成了習慣。”
“對我來說是非常方便的。”小莉表示,“以前,有時候緊趕慢趕到了公交站之后,一直盯著車來的方向,結果盯半天也等不到;現在則可以在地圖上實時看到公交車還有多久進站,讓自己能夠從容很多。”
特別的是,實時公交服務也考慮到了不常使用智能手機等的乘客群體,對于不會使用App的老年人、未安裝App的乘客,北京在部分重點站臺上設置了電子站牌,可以直接看到本站停靠線路后續班次的計劃到達時間。
“目前,全市已落地1000多塊電子站牌。”王昊介紹,“實時公交”信息準確率也達到了97%,每天服務數百萬人公交出行。
智能調度:準點率飆升
提高準點率是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的重要途徑。據北京公交集團戰略改革發展部經理徐正祥介紹,自2019年開始,北京市推行公交區域調度,運用車載定位、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區域內線路的遠程指揮,將指揮調度的基本單位由“單線路”變為“整區域”,對原來分散在700處左右的公交場站的單個調度單元進行陸續整合,從而提高車輛、人員、場站等資源的使用效率。
截至今年5月,已有11個區域調度指揮中心試點投用。據此前的媒體報道,位于海淀區的金莊區域調度指揮中心,在約200平方米的大廳內,墻上安裝了運營監控系統大屏,十幾位調度員每個人面前4塊顯示屏,負責實時調度多條線路。
客四分公司運營部副經理田潔則表示,采取區域調度模式后,僅561路的準點率就由原來的40%提升到60%。
而從整體上看,通過區域調度改革,分散的702處調度單元轉化為集成化的54處區域智能調度中心,每個調度臺平均管轄線路由2.4條增加到4.4條,平均調度車次由229次提高至459次,車次兌現率達到99%以上,發車準點率達到98%以上,到達準點率達到74.4%,運行間隔更加均勻,服務水平和運營生產效率均得到了提升。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綠色交通發展處主任科員張墨曾公開表示,北京市地面公交著重于優化調度,既表現在加強公交區域調度,統籌調配區域內資源上,也表現在推進智能升級,提升調度系統數字化水平上。
在推進智能升級方面,張墨介紹,截至2021年底,北京公交集團完成智能調度系統數字化升級并實現全部運營線路的全覆蓋使用。
“未來北京市將持續推動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融合,打造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統。繼續統籌公交和軌道站點規劃,形成疏密有致、互為補充的站點布局,提升站點覆蓋率,縮短‘兩網’車站之間換乘距離,實現公交和軌道服務‘一張網’。”張墨透露,預計到2025年,地面公交干線準點率能夠達85%。
智慧升級:5G+北斗高精導航
智能化已是公共交通發展大勢。2019年9月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加速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
2021年8月,交通運輸部響應綱要,印發了《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點工程,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應用場景,主要任務包括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交通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等。
當前,北京也正在朝著智慧化的方向大步邁進。北京公交集團科技信息部高級業務主管崔璽曾公開介紹,面向企業內部和面向乘客的智慧化軟硬件服務都在不斷升級。
“按照我們‘十四五’的數字化轉型規劃,來做好對內和對外的數字化建設和服務。對內我們能夠實時進行車輛狀態、車廂客流等全場景的數據實時采集和秒級傳輸,掌握到乘客的出行規律,來優化我們的公交線網。北京公交App上到站預報時間、車廂擁擠情況會更加精準。”崔璽指出,“未來會逐步向5G和北斗高精導航這個方向去進行技術升級。”
“展望2035年,地面公交被重新定義,北京公交成為城市移動的會客廳,自動駕駛公交也可以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北京公交集團戰略和改革發展部高級主管白巖公開表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