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碳”目標下,正面臨著低碳綠色、智能化和適老化的巨大轉型挑戰。如何增強城市公交競爭力、提高公交分擔率,如何改變公交運營模式、提高公交企業效益,是擺在城市公共交通和公交企業面前的緊要課題。
城市交通設施建設的升級,引領著城市公共出行方式由單一模式轉換為組合模式。軌道交通網絡的不斷延展、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的市場化,為公共出行帶來了多種更快捷、更便利的選擇。在時間等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選擇更為舒適的交通方式,舒適程度往往與出行距離、出行效率、擁擠程度、安全性、便捷性等密不可分。
對于公交企業來說,城市公交需要重新考慮其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定位,并且在適應與其他交通模式共存的前提下,積極從出行需求入手改變運營模式,提高運力、節能降耗、提高安全生產和服務質量,實現交通服務升級和創新,尋找破局的關鍵。
傾聽市場聲音,才能把握市場導向。
通過提升空間利用率提高出行效率
出行方式結構變化的背后,是人民群眾越來越多樣化、差異化的出行需求,這令地面公交不可避免地經歷著軌道交通和互聯網科技大發展以及疫情不斷反復背景下的轉型。如何在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營運成本的同時兼顧舒適度,車型的選擇至關重要。公交企業應在車輛更新、調整變化時,根據線路客流等實際情況,選擇運力和運量相匹配的車輛,提質增效。
為應對公交客流量大幅下滑、四位一體公交運營線網的建立及解決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痛點,“小米段、大運量”的產品成為城市公交的更優選擇。
不久前,宇通正式發布的國內首款“零后懸”城市公交車宇光E8 MAX,正是針對這一市場需求變化應運而生。
公交車在設計時,要同時考慮有座乘客和站立乘客的得宜,這就要求盡可能為站立乘客提供更多的安全使用面積。宇光E8 MAX采用長軸距短后懸設計,整車軸距達到5500mm,而后懸只有1050mm,可實現最大載客量80人,與10米級公交載客人數相當,載客量遠超同級車型。
從目前的城市公交運營情況來看,在城市核心區和公交干線,以往采用8~8.5米段車型,最大載客量一般在72人左右,面對早晚上下班通勤高峰時運力較為緊張;如采用10米段車型,則平峰時段入座率低、運營能耗高,且大車不便于會車、轉彎,在高峰期間容易加劇堵車。
宇光E8 MAX重新定義了8.5米城市公交,集10米級別車型的載客量和8.5米靈巧車身為一體,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為公交運營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解決方案。
通過節能降耗提高經濟效益
在實現“零碳”的進程中,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著力優化交通運輸布局,推進節能減排刻不容緩。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純電動客車憑借在環保性能和節約能源方面的優勢,也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與傳統燃油車輛相類似,其使用成本中的能耗問題,仍然是公交運營企業關注的重點。由于影響電動汽車電耗的因素較多,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整車能耗,從而提高經濟性,是公交企業共同關注的話題。
輕量化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現實途徑之一,也是行業節能減排的核心驅動力。宇光E8 MAX在研發之初即采用整車輕量化設計理念,創新性地將電機、傳動軸、后橋集成于一體,在增大車內平面空間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整車重量,電驅橋系統相對直驅系統重量減輕50%,能量回收扭矩提升50%,能量回饋效率提高17%,噪音更低,可靠性更高。
此外,宇光E8 MAX的骨架、車架使用異型材及高強度輕量化結構,保險杠SMC材質、艙門鋁合金材質、電池罩PMMA+ABS復合板等輕量化材料的使用占比超過50%,整車重量相比競品主流車型減重2000kg,輕量化優勢明顯。
通過以上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宇光E8 MAX可實現城市運營工況下能耗降低10%,續航里程增加30km。
通過提高安全標準滿足舒適體驗
隨著公交優先戰略的實施和各地公交都市創建工作的深入,通過低碳交通和綠色交通建設,公共交通在供給側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明顯改進,但是,由于公共交通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帶來極大的社會負面效應,所以,對于公交企業來說,安全生產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宇光E8 MAX創新性地取消了后輪輪包及后地板結構,實現乘客站立區域內無臺階,可減少超46%因臺階導致的摔傷事故,從內部空間設計上避免了乘客踩空跌落臺階的風險,同時有利于車內的人員流動。
在車門的設計上,宇光E8 MAX保留了前/中雙開門的無人售票設置,并且采用宇通最新研發的2.0版防夾乘客門,擁有新結構氣囊防夾+電子防夾雙重保障。車輛關門時可智能感知障礙物,自動開啟車門,防止乘客夾傷、碰傷。
針對駕駛員安全操作,宇光E8 MAX使用了睿盾安全防護控制技術,具備離座自動駐車、離座取消蠕行、踩剎車上電、起步油門防誤踩、離座回空擋、離座不能掛擋、行進間換擋策略優化等七大安全功能,通過適時主動干預提升駕駛安全性。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能夠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滿足適老化出行的低入口、低地板公交產品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面對這一趨勢,宇光E8 MAX在設計時同步考慮了老年人的舒適出行體驗,采用同級最低一級踏步(340mm)+站立區全平地板,方便老幼病殘群體上下車,實現無障礙通行;超越同級寬體車身2550mm縱享寬暢大通道1490mm,可令輪椅和童車暢行無憂。
在未來幾年,城市多種出行方式仍將繼續并存且更好地彼此兼容,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也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如何讓公共交通從滿足基本聯通要求走向契合差異化出行需求,如何讓公交企業通過運營模式的改變降本增效、提高效益,選擇合適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打造多樣化城市交通解決方案是關鍵所在。
從適應市場、匹配市場,到滿足市場、引領市場,全新的宇通“零后懸”城市公交車宇光E8 MAX聚焦后疫情時代道路客運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高度定制化的高性能產品提高適配度、通過適應不同出行場景提高車輛出勤率,通過智能制造的加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企業轉變運營模式、為行業轉型升級、為公共出行變革提供了具有開創意義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宇光E8 MAX,助力公交企業轉型,賦能公交美好出行。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