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日,佛山市公安局發布交通信號配時優化中心項目采購需求征求意見公告。根據公開招標文件顯示,項目預算金額為3347.9546萬元。
該項目旨在為佛山市建立一個專業的交通信號管控機構,解決信號管控分散化、配時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一方面提高交通管理的靈活性和可展示性,從而形成交通信息智能決策支持體系,以更有效地緩解目前由于機動車數量過快增長、出行需求大等問題而造成的路網交通運行壓力過大,道路硬件資源增長失衡的一系列問題。
另一方面搭建全市交通信號統一管控平臺,打破當前各區多品牌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間的隔閡,加強區域統籌,滿足各區大隊之間的協調關聯需求,實現統一 、科學、精準的交通信號協調控制和配時,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路網通行效率,支撐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
據悉,項目建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改造配時優化中心大廳和機房的基礎環境,布設信號配時優化業務所需要的中心硬件設施;二是建立信號控制及優化平臺、相關系統以及支撐平臺。通過項目的建設,完成交通信號配時優化中心的框架搭建,形成大數據服務信號優化、多品牌信號控制系統統一管控的工作模式,同時也為今后的佛山市交警支隊的各項業務功能提供基礎工作環境及硬件支撐。
交通信號配時優化中心總體定位圖
項目業務需求包括全市信號聯網聯控,區域協調優化控制,跨區域協調優化控制,配時方案智能化診斷優化和多源交通數據融合分析。
?全市信號聯網聯控
佛山市全市信號聯網率為65%,為提升中心對路口信號配時的實時控制和優化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改善佛山市信號機聯網狀況。各區間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相對獨立,需要搭建交通信號統一控制及優化平臺,完成平臺與現有各品牌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以及信號機的接口開發,通過配時優化中心對各個不同的信號控制系統進行統一接入和管理,打破區域隔閡,實現全市所有路口信號機的統一聯網聯控。
針對警衛任務、特勤車輛、公交優先等特殊情況,要能夠進行相位鎖定控制和信號優先控制,保障特定車輛通行,保障主線車輛的通行效率。
?區域協調優化控制
區域協調優化控制需要從交通網絡出發,進行有預見性地、智能地動態信號協調控制。通過對區域內需要協調控制的各信號控制路口的信號周期、綠信比以及路口間的相位差進行優化,以減小延誤、提高路網通行效率。
?跨區域協調優化控制
佛山市中心城區主要包括禪城區、南海區,由于大隊分管信號系統之間的壁壘,導致中心城區內各行政區交界處跨區道路的交通信號協調控制難以實施,影響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治理工作。
中心城區內行政區交界區域主要覆蓋祖廟、張槎、石灣、桂城和平洲等街道,共涉及357個信號控制路口,需要對該部分區域內的路口進行統一管理。一方面,需要將該部分區域內的信號控制路口對應的信號控制系統部署在交警支隊,保證配時優化中心對信號控制系統的優先控制權限;另一方面,要將該區域內的信號控制系統或信號控制機接入統一控制平臺,由配時優化中心進行日常的跨區域協調控制。
?配時方案智能化診斷優化
以人工調整為主的信號配時優化,調優評價標準模糊,且優化效率低下,不能滿足交警支隊的日常管理需求。需要通過科學的交通組織優化與仿真系統,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構建信號配時優化方案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分析交通流變化趨勢、診斷交通問題、完善信號配時參數,實現信號配時方案的智能優化。
?多源交通數據融合分析
與佛山市其他交通管理相關部門以及互聯網企業進行信息交互,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包括交通事件數據的上傳、路網運行狀態數據的共享、互聯網交通數據的接入等 。實現交通管理決策方式的新突破,提高科學決策、精確指導工作水平。同時以準確及時的交通數據信息為基礎,以細致的分析研判預報為保障,深入進行數據融合分析 ,及時客觀評價交通運行狀況,預警提示突出重點問題,為交通信號配時優化提供依據。
項目要求實施人員總數不少于8人,其中包括1名項目負責人,1名技術負責人,以及不少于6名項目核心人員。
通過本項目建設,佛山市公安局將形成為“1+6+4+N”的智慧交管體系,即1個信號配時優化中心、6個智慧應用、4個支撐系統以及N個數據感知系統。系統邏輯結構主要包括數據感知層、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平臺支撐層、業務應用層。
交通信號配時優化中心邏輯架構圖
其中業務應用層主要是新建配時優化中心智慧應用平臺,包含:交通信號控制及優化平臺,實現全市交通信號路口聯網聯控、智能優化;建立交通健康體檢系統,針對城市交通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和管理;建立交通組織優化系統,依托高精度地圖實現交叉口、路段車道設置問題診斷和交通組織優化方案生成;搭建交通仿真推演系統,實現交通控制效果的可視化展示,為信號配時決策提供輔助;建立勤務值班管理系統,配合配時優化中心的管理機制,實現隊伍管理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同時,建立運行保障系統,接入交管設施和中心設備數據,對外場及后臺設備進行狀態監測,實現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統一管理。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