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的流動載體,公交是流動的風景線和“民生線”。
從暢通“微循環”到貫通“大動脈”,海口公交秉承“市民有需求,公交有響應”導向,不斷加強品質公交、智慧公交、綠色公交建設,持續優化線網布局,提升交通效率,開啟智慧公交時代,扮靚城市流動窗口,讓市民乘客享受更安全、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出行體驗。
“智慧公交”更加注重乘車體驗的“細枝末節”,乘客可通過手機查看公交的實時位置。
一線一策,優化公交線網
“商場剛開業,家門口就有了直達公交線路,出門逛街更方便了。”11月2日,市民符女士在中免海口國際免稅城1號公交站下車后開心地說。據了解,10月以來,為進一步覆蓋新海港片區新修建道路公交盲區,以公交賦能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海口公交集團優化調整28路、35路區間等8條公交線路,滿足市民游客免稅購物、便利出行需求。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海口公交肩負以構建高效“通勤圈”,串聯起群眾“生活圈”和都市“商業圈”的重要使命。如何縮小公交供給側與市民出行需求端的“溫差”,成為公交線網改革題中應有之義。
海口公交陸續投用電子站牌,市民告別“伸長脖子”等公交時代,切實提升候車體驗。
海口公交集團運營部副部長徐家啟表示,線網優化依托智慧調度平臺大數據分析,實行“一線一策”。海口公交部門對過繞線路采取截彎取直,重點優化平峰、冷線發班頻次,探索定點線路時刻表,重構“快、干、支、微”全市公交服務網絡,更好地滿足市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今年來,依托大數據分析,海口公交新開通221路、高峰快線1路等2條特色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公交線路50余條,開通公交助學定制專線9條,為師生提供從校門到家門的“點對點”公交服務,有效緩解樞紐站點和上下學時段交通流量壓力。以有效供給為基礎,聚焦江東新區、美安科技新城等園區,以及園區與空港、海港等交通樞紐的互聯線,通過開通、加密功能區之間的公交專線,擴大公交支線,增加“微循環”線路,加強西海岸片區、江東片區與主城區線網的公共交通銜接,有效填補城市組團之間公交快線的空白。
對接差異化乘車需求,海口公交積極發展從“端菜”向“點菜”轉變的定制公交。以體育賽事、演唱會等重大活動舉辦為例,定制公交聚焦群眾“不好停車、打不到車”的集中出行痛點,化“疏運”為“舒運”。作為常規公交的運營補充形式,定制公交具有“準點出發、路線靈活、一人一座、一站直達”等特點,既可根據用戶需求和客流情況靈活發班,也可根據乘客出行需求定制線路走向,“云端”完成拼車。定制公交系統根據公交大數據分析和客流數據分析算法,不斷推出滿足乘客出行的個性化出行產品,提升乘客公交出行體驗。
海口公交通過技術手段幫乘客找回物品、尋回走失老人,把智慧公交應用到為民服務中。
為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我市啟動《海口市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謀劃做好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在線路開行、站點設置、班次時刻安排等環節的一體化銜接。推進實現建制村“村村通公交”,讓農村居民乘車單次出行直達鄉鎮,一次換乘到達市區。
數字賦能,提升乘車體驗
“家門口就能坐上整潔、舒適的公交車,還能根據手機上的實時公交動態規劃出行,非常方便。”近日,乘坐83路公交車上班的吳先生告訴記者,舒適宜人的乘車體驗讓他一改過去對公交車“黑煙滾滾、引擎轟鳴、車廂震顫”的刻板印象,開車上班不再是唯一的出行選擇。
從“能坐”到“想坐”,海口公交以提升服務“軟實力”作為“智慧發展”的工作出發點。
海口公交持續優化線網布局提升交通效率,讓乘客享受更安全、便捷、舒適出行體驗。
“智慧公交”更注重乘車體驗的“細枝末節”處,除了在系統升級中陸續增加實時公交雙語、線路換乘方案、車廂擁擠度、臨近班次查詢等功能,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海口公交還推出地點碼跳轉乘車碼功能,實現健康碼、行程碼、乘車碼“三碼合一”,乘車掃碼流程縮減至一分鐘以內。同時,海口公交信息化團隊不斷開發完善“全聚合”支付方式,目前已接入央行數字貨幣、第三代社保卡、微信、支付寶、銀聯云閃付等平臺,提供多元化的便捷支付方式。
語音播報、實時到站信息……去年來,海口公交陸續投用電子站牌,讓市民告別“伸長脖子”等公交的時代,切實提升候車體驗。海口公交集團信息部主管符策盛表示,新一批待投入“站崗”的智能化公交電子站牌,將通過使用GPS與北斗雙模定位技術、5G無線物聯網技術,與當前海口公交智能公交調度系統對接,增添及完善實時公交定位、車廂擁擠度、到站時間預測等功能,通過智能語音播報和信息聯動展屏,讓公交站臺“活”起來。同時,結合城市多臺風、降雨的天氣情況,新電子站牌將加入站臺視頻監控系統和遠程斷電重啟裝置,確保惡劣天氣情況下市民的安全出行。
海口積極發展“定制公交”,對接體育賽事、大型展會等重大活動舉辦的差異化乘車需求。
“智慧公交”,解民所需。今年9月,海口公交集團選取34路、62路、99路打造首批3條敬老愛老公交專線。司乘人員貫徹“緩起步、等一等、無急剎”理念,通過設置低入口、無臺階、無障礙導乘板、輪椅區域等細節,解決年邁及殘障人士乘車“難點”。
“拾金不昧,情懷高尚”,10月28日,82歲的榮阿婆為海口公交送上錦旗。就在前兩日,海口公交工作人員利用智能調度系統接力為其找回遺失在車上的1.6萬余元現金。據了解,今年1-10月,海口公交集團一線發生好人好事約2200件,智能調度中心啟用以來,在12345熱線聯動下,海口公交通過GPS定位車輛軌跡、查詢刷卡乘車信息等技術手段實現回溯分析,幫助乘客找回遺落貴重物品、尋回走失的老人和孩子,真正把智慧公交全面應用到為民服務中。
綠色出行,助力節能減排
低碳之路,公交先行。近三年來,海口公交集團引進488輛新能源公交車,現有2100余輛公交車,實現新能源驅動100%全覆蓋。
徐家啟算了一筆“環保賬”:一輛柴油公交車百公里耗油約35升,按一年行駛5萬公里計算,耗油量為17500升,產生的二氧化碳約為46025千克。相較而言,柴油公交車更換為新能源公交車,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噸。
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海口公交推出地點碼跳轉乘車碼功能,掃碼縮減至一分鐘內。
海口公交集團下屬新能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海口公交集團新建充電站10座、充電樁248個。為推動“綠色出行”社會參與度,緩解私家車“充電焦慮”,海口公交將建成的龍華總站、火車東站等37座充電場站及400多個充電樁向社會開放。市民可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HKGJ新能源”,導航至臨近充電場站完成掃碼充電。
海口智慧公交發展下一站駛向何方?《海口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含樞紐規劃)(2020-2035年)》(公示稿)擘畫了“集約高效”新圖景——以城市公交客運為主,構建主城區內各組團“0.5小時通勤圈”;力爭到2025年,市民公交出行分擔率由11%提升至20%;在現有公交調度指揮中心基礎上優化體系架構,打造“海口公交大腦”,與“海口城市大腦”對接。
海口公交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推進智慧公交發展建設和應用研究,通過交通大數據實現公交線網優化和客流走廊分析,切實將信息化水平轉化為服務群眾的能力,為市民織密出行“幸福網”。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