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上風生水起的比亞迪,顯然不愿錯過任何一個行業轉型的機遇。
西安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近日發布成交公示顯示,比亞迪汽車成功受讓西安高科集團持有的西安西沃客車有限公司(下稱“西沃客車”)100%股權,成交價格為1.66億元,成交公示期至11月29日。
截至發稿,比亞迪方面尚未對該筆交易作出回應。不過,行業普遍認為,在西安已有較大投資強度的比亞迪,在收購西沃客車后將有助于其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擴張。
比亞迪“淘寶”
西沃客車100%股權轉讓項目于今年3月24日至4月21日在西安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了信息預披露,并于9月2日正式公告。
在預披露和正式公告中,這一產權交易項目設置了包括不接受聯合受讓;意向受讓方注冊資本金不低于40億元(實收資本不低于40億元人民幣);受讓方需承諾按照高新區產業用地規劃進行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投資規模不低于50億元人民幣,且需具有整車生產資質等諸多附加條件。
“這些附加條件實際上指向性很強,即,受讓方必須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整車生產企業,且在西安已有一定強度的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轉讓方希望借此為標的企業找到更好的歸宿,“畢竟從品牌歷史和財務情況看,西沃客車不失為一優質資產。”
由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西安分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西沃客車總資產2.45億元,總負債0.86億元,資產負債率僅35%。雖然西沃客車當期凈虧損1.06億元,但依據正衡房地產資產評估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最終評估后凈資產為1.66億元,增值率4.41%。這也成為西沃客車此次股權轉讓項目的掛牌價。
作為中國國內首家歐系高檔客車合資企業的西沃客車,成立于1994年3月,由西飛工業集團和沃爾沃客車對等出資組建。在至2000年的六年間,西沃客車累計銷量超過1600輛,成為當時國內豪華高檔客車領域的翹楚。
然而,隨著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興起,西沃客車也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環,直至2011年沃爾沃客車退出,由西飛工業集團接手全部股份。此后西沃客車股權又經歷數次變更,并在2017年10月與創維創始人黃宏生旗下的開沃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后者于2019年7月增資入股90%,完全掌握了西沃客車的控股權。
二年多之后的2021年12月,手中已有南京金龍這一客車整車生產資質的開沃汽車選擇了退出,西安高科集團由此成為持股100%西沃客車股權的唯一股東,實控人則為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強化西安布局
“比亞迪收購西沃客車,離不開有當地政府部門的斡旋,也和比亞迪自身業務的發展需求有關。”上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比亞迪接盤西沃客車,意味著其在西安進一步加強新能源客車的生產規模。
公開資料表明,比亞迪早已開始在西安布局整車生產,并形成了包括電機、動力電池工廠等相對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2014年,比亞迪西安工廠投產,年產能達30萬輛;2018年,年產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二期項目啟動。今年9月15日,位于周至縣的比亞迪西安三期工廠正式啟動總裝儀式,三期建設完成后年比亞迪西安基地總產能將達到規劃的90萬輛。
數據表明,截至今年9月,比亞迪在陜西累計推廣純電動客車超5500輛。
不過,相比今年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上的一騎絕塵,目前在國內建設有長沙、武漢、杭州等客車生產基地的比亞迪,在客車市場上的表現并不亮眼。數據顯示,比亞迪1-10月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4225輛,同比下降4.06%。據乘聯會數據,當期國內新能源客車市場整體銷量3.2萬輛,同比增長12%,比亞迪未能跑贏大勢。
“雖然新能源客車市場走勢總體較弱,受疫情打擊很大,但這也是暫時的影響。”乘聯會秘書處崔東樹認為,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持續推進,大中型客車作為新能源城市交通的核心也被廣泛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大有優勢,城市公交仍是新能源客車核心主力市場。”。
比亞迪在2022年半報中提到,“期內,本集團在國內開辟了合肥、濟南、撫州等地區的客運和公交市場。同時,本集團純電動大巴業務在海外也保持快速增長,在英國和哥倫比亞超千輛比亞迪電動大巴已投入運營,并正式進入印度尼西亞、毛里求斯等國家,提供綠色出行新選擇”。
按照西沃客車股權轉讓公告,其從2019年到2020年兩年內,先后共通過2.03億元競得了位于西安高新區草堂四路附近的三塊工業用地,共計716.51畝。有了充裕的土地儲備和現有的生產體系,將西沃客車收入囊中的比亞迪顯然進一步補強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版圖。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