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港口停靠船舶模式,將公交車站打造成“港灣式”,乘客上車很安全,老年乘客就更方便了。這樣的公交車站正在上海不斷出現。據記者了解,2022年,全市共有浦東、長寧、靜安、普陀、虹口、楊浦、松江、奉賢、金山等9個區,結合各自本年度實施的公交港灣式車站項目,同步推進站臺的適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30座車站改造的任務目標。
公交車站的便民設置,看上去不是“大工程”,但建設部門用“繡花功夫”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市民出行的不便之處。
比如上海正在打造的“港灣式”公交站,就借鑒港口停靠船舶模式,將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臺設計成弧形“向內凹”的形狀,公交車進站停靠時不會影響其他車輛通行,既暢通了道路,也為乘客上下車提供了安全保障。
比如,國權北路(三門路-何家灣路)的原路面寬度為7米,且“機非混行”,沿線公交車站均為外向路拋式公交停靠站,經常出現公交車停靠而影響來往車輛通行的情況。
為此,寶山區充分考慮公交車停靠問題,結合道路改建工程,將原有“路拋式”公交停靠站全部改建為“港灣式”停靠站(見上圖),目前已完成全線4處公交港灣式停靠站。
改建后的車站,既滿足公交車停靠,又不占用道路資源,降低了公交車停靠時對交通流的影響,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有效解決了道路擁堵頑癥。
改造前
改造后
還比如,在華東路錦繡東路交叉口有一座廟宇,由于離路口太近,公交車停靠上下客影響車輛正常通行,同時對安全有較大影響。為了確保交通安全,建設者將北側機非分隔帶壓縮后新建港灣式停靠點(見上圖),并新建盲道進口坡,方便行人通行。
據市道運局介紹,根據“安全為先、通行有序、精細引導”的原則,參照國標《無障礙設計規范》,上海明確了本年度結合公交港灣式車站項目同步開展公交站臺適老化改造的總體工作要求,布置各區交通管理部門結合本區實際情況,抓緊明確各自年度實施的車站改造數量,細化具體的建設改造方案。
今年實施的項目既有長寧區、靜安區等中心城區結合區域道路大中修、架空線與合桿整治等工程推進實施的,也有在松江、奉賢等五個新城區域通過交通運營水平專項提升工作實施的。
另外,金山區結合相關區域整體路網空間優化,綜合施策予以集中實施了一批公交港灣式車站項目,并同步進行了相關適老化改造。
道運局表示,通過公交港灣式車站結合適老化改造項目的實施,一方面改善了公交站的候客環境,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切實提升老年人出行的便捷度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經過相關的評估,項目實施區域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平均提高6%,車延誤率減少10%左右,平均排隊長度縮小5%。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