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漢大力實施“交通低碳化、助力碳中和”工程。踐行綠色交通發展,公交車輛能源結構實現轉型。
為解決充電樁增長與純電動車發展不平衡、不同步的問題,加快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應用,同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讓電于民,近年來,武漢公交集團力推“錯峰充電”,不僅保障了電動公交車的用電需求,還通過享受平谷時段的優惠電價政策降低了用電成本,實現效率效益雙提升。
最大限度利用平谷時段充電
近年來,武漢公交集團持續加速新能源公交車更新步伐,2021年更新和新增純電動公交車1005輛,今年又更新了1800臺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達到6834輛,占營運車輛的比重超80%,公交車用電需求也進一步增大。
“與電動公交車的增量相比,公交充電站和充電樁的增量卻十分有限,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動公交車充電需求。”武漢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1年1月開始,武漢公交集團按照先試點、后鋪開的原則,在全集團范圍內逐步實施“錯峰充電”,在不影響公交車營運秩序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波谷時段充電,其它時段以補電方式為主。
目前,武漢公交集團80%以上的公交車用電量在波谷時段。“錯峰充電既保障了車輛用電需求,又降低了充電成本,這也是公交集團積極融入我市電力保供大局、響應電網調控需求的重要舉措。”
持續優化“錯峰充電”舉措
2021年10月11日,武漢公交充電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的啟動,實現了充電狀態查詢、一鍵啟停充電功能、遠程實時監控、智能運維系統、安全應急管理等充電大數據可視化監控管理,可協助公交營運公司合理調度充電,提高車輛充電及運營管理效率。
武漢公交集團實施“一場一策”充電方案,結合各充電場站及其停放車輛的實際情況,安排夜間值守人員,根據不同車型所需電量、充滿電所需時間及次日班次情況,合理安排波谷時段充電順序,“通過人員值守和平臺后臺監控,使‘避峰就谷’效果不斷優化和提升。”
據統計,2021年,“錯峰充電”為武漢公交集團節約成本1007萬元。2022年1月至10月,“錯峰充電”節約成本1293萬元,全年有望累計節約成本1500萬元。武漢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錯峰充電”力度將更大,明年有望為企業節約成本2000萬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