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張為介紹公共交通恢復運營的相關計劃和安排。
首先,必須要指出的是,下階段轉向常態化防控之后,對公共交通運行提出了新要求,即:公共交通在為廣大市民提供生產生活便利的同時,必須把保障廣大市民安全出行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這個安全,不僅包括公共交通本身的運行安全,更包括疫情防控的安全,嚴防疫情通過公共交通系統傳播。因此,關于公共交通恢復,我們有兩點考慮:
一是逐步構建健康出行、具備快速應急處突能力的公交系統。我們將在車站、車廂等處廣泛設置“場所碼”“數字哨兵”,引導乘客掃碼乘車,所有乘客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乘坐公共交通。同時,還將加快推進“出行即服務”(MaaS)系統建設,整合支付和驗碼環節,實現一碼通行;設置車站緩沖區,迅速開展異常處置等。
二是分步、穩妥地推進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恢復。共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近期我們已開始在遠郊區開展公共交通壓力測試。金山、奉賢、崇明等區逐步恢復區內公交線路,巡游出租車也正在逐步開放通行。
第二步,隨著全市各區疫情形勢的平穩,擬從本月22日起逐步恢復跨區公共交通。綜合考慮全市疫情防控和“三區”劃分情況,結合公共交通自身防控能力和條件,我們將以覆蓋度高的地鐵長大干線起步,輔以相應的地面公交線路配套銜接,重點連接交通樞紐、醫院、商圈,滿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其中,軌道交通將首先恢復3、6、10、16號線,地面公交優先恢復273條線路,以此為基本網絡覆蓋所有中心城區,以及全市機場、火車站、三甲醫院和各區中心醫院(其中連接虹橋、浦東兩大機場的始發線路8條;連接鐵路上海站、鐵路上海虹橋站的始發線路19條;途經醫院的線路212條;與軌道3、6、10、16號線銜接配套線路34條)。此外,關于私家車、巡游出租車的通行,我們正在同步研究恢復方案。關于對外交通,將在維持目前離滬要求不變的基礎上(“48小時核酸陰性+24小時抗原陰性證明”或者“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逐步增加鐵路上海虹橋站、上海站到發列車數量。我們將嚴格查驗離滬人員核酸、抗原證明,堅決嚴防疫情外溢。
隨著疫情形勢的進一步明朗和出行需求的恢復,我們已在同步制訂這一階段的增線增能計劃,后續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增加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的線路、運能。
第三步,直到疫情形勢徹底平穩,市內公共交通將全網恢復基本運行,對外交通也將基本恢復。
從整體來看,當前公共交通正處于逐步恢復的起始階段,可能與廣大市民朋友的期待還有差距。請大家保持耐心,并歡迎向我們提出建議意見。我們將根據疫情形勢,在確保防疫、運營安全的前提下,及時優化公共交通安排,并對外公布,更好滿足大家的出行需求。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