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掛牌入駐天府永興實驗室。這是全國第一家政府主導、企業聯盟的專門致力于交通運輸領域碳中和技術研發的研究中心。
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致力于聚焦解決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圍繞交通設計減碳、建設降碳、運營節碳三大研發方向開展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打造交通運輸全產業鏈科研創新平臺,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力量。
中心按照“1+6+N”的模式組建,“1”是指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科學研究院牽頭;“6”是指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長沙理工大學等6家首批參建單位;“N”是指根據研發方向和產業應用在相關單位組建多個分布式研究平臺。
目前,該中心已形成“經天路圖”、膠結土(石)筑壩技術、高性能裝飾混凝土、密梁式型鋼組合橋梁、瀝青路面再生利用技術、高性能自密實混凝土、交通工程施工設備油改電技術、智慧梁廠、隧道斜井引水發電綠色節能技術、隧道自然風節能設計技術、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儲“綠電自給”、內河梯級通航建筑物聯合調度、“五網融合”產業發展13個關鍵技術和相關應用產品。
下一步,中心將全面融入天府永興實驗室發展整體,并重點從“推動中心規范化運行、加大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加強成果宣傳交流”等方面持續發力,力爭至2025年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技術成果,產業應用取得明顯效果,有力支撐四川省交通運輸領域“雙碳”工作;2030年,力爭成為全國零碳交通創新策源地,為四川省實現交通運輸如期實現碳達峰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同時,該中心將重點圍繞“建設一個平臺、開展一批研究、出臺一批政策、打造一批試點”目標發力。即:建設一個能耗和碳排放統計監測平臺;基于雙碳控制的高原山區公路路線設計指標體系、公路建設“近零碳工地”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內河航運碳達峰與碳排放評價體系及戰略路徑等方面開展一批研究;在促進運輸裝備“油轉電”、推動交通建設“舊轉新”、運輸方式“公轉鐵(水)”、公眾出行“私轉公”、交通狀況“堵轉暢”等方面研究出臺一批政策;在成渝高速電(氫)走廊、多式聯運、綠色貨運配送城市、公交都市創建、“碳惠天府”綠色公益示范、零碳港口、零碳樞紐、近零碳工地等方面打造一批試點項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