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公交官網訊? 有一條忙碌的公交,它日夜不停的陪伴著濟南的“老師們”,迎著朝陽,伴著星空,它就是濟南市唯一一條24小時運營的公交線路——101路。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101路自1977年元旦開啟了它長達四十多年的陪伴,見證了城市的變遷,也見證了從青蔥少年到不惑之年的蛻變,陪伴著一代人走過了童年時光。
歷史悠久,時代進步的標志。
1977年1月1日濟南市第一條無軌電車——電車1路(即今101路的前身)建成通車,該線路由工人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至榮軍醫院,全長11.2公里,因為有兩條長長的線連接線網,人們形象地叫它“大辮子”。當時的電車1路是由兩節車廂組成的一種大運量公交車,被稱為“大通道”,是普通公交的兩倍長,有效的提升了運力,為老百姓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
1992年電車1路改名101路。伴隨著濟南發展建設,為滿足市民出行需求,1999年,101路終點站延伸至甸柳莊。
2011年3月,101路首部雙源電車投入運行;2018年8月,濟南最后21輛老舊“大辮子”電車退出了歷史舞臺,全部更換為帶空調的新電車,既可在線網上運行,也可在沒有線網的路段用純電模式運行,也就是說“大辮子”還在,只不過換了新顏而已,有效的拓寬了電車線路的靈活多樣性,為電車線路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時也真正實現了“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市民乘車坐車更加舒適了。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力發展泉城“夜經濟”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為橫穿城市主動脈的一條老牌電車線路,時代又賦予了它新的使命。自2019年11月22日起101路開始24小時運行,全天不打烊。24小時線路的開通受到了市民乘客的一致好評。忙碌的城市中總穿梭著行色匆匆的夜歸人,凌晨1點51分,在濟南大學公交站牌上,被車燈照射反光馬甲的許先生熟練的收起折疊自行車,踩上踏板,進車廂找了個舒適的座位,頭依靠背,在車內昏暗的燈光下,不一會兒就睡著了,作為一名代駕司機,在電量不足或者不愿意再騎行回家的深夜,24小時公交線路總能為奔波在夜色中的他們提供溫暖的港灣;在泉城路工作的程女士也是這條線路的忠實“粉絲”,她在泉城路附近商圈工作,之前最害怕的就是錯過末班車,每次下夜班總是行色匆匆,自從101成為24小時公交線路之后,下夜班不再匆忙趕車,偶爾還能停駐腳步欣賞美麗的夜景,感謝夜間公交的一路陪伴,讓黑夜變得溫暖,讓結束了一天忙碌的我們能夠靜靜的依著車窗,欣賞城市的夜景。101路就是這樣靜靜的守護者每一位夜行者,切開夜色,迎來送往,默默的充當著這座城市的“守夜人”,為泉城濟南夜經濟助力公交力量。
歲月變遷,城市發展的見證。
40多年的陪伴也見證了城市的發展,101途徑大觀園、人民商場、百貨大樓老牌商區,在那個沒有電商的年代,這條線路的貫穿帶動了城市的發展。據乘客張女士回憶,當時最期盼的就是快過年的時候,媽媽帶著我乘坐101路,逛人民商場、百貨大樓買年貨購新衣,從車窗向外看去到處是忙碌的身影,車上擠滿了提著大包小包忙年的人,大人小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與滿足。雖然之前物質生活比現在要匱乏,但是幸福反而更加簡單,僅僅只是媽媽帶著乘坐一趟車,也變成了一幀幀幸福的剪影,每當看到101路經過總能想起那段美好時光,感覺既溫暖又親切。城市的變化越來越大,101路公交車一路走來,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時光荏苒老百貨大樓被新的商圈所取代,綠地中心、恒隆廣場等新型購物綜合體接踵而起,我們的購物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變是101路的一路陪伴。諸如此類的回憶還有很多,而我們的101路電車也在城市的發展中不斷的更新換代,由開始的二手改裝車輛發展到新式雙源電車,發展到現在的無軌電車,城市的變化、車輛的更新換代相得益彰,不僅見證城市的變遷,也見證著公交的發展。
日夜相伴,溫情服務的守護。
濟南素有泉城之稱,因為泉水還有了另一番場景,每天101首班車總能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拿著各式各樣的小桶做著第一班車去打水,一來二去大家成了無話不談的老伙計,說到101首班的故事干線公交七隊有一名剛剛退休的駕駛員她叫孫旭艷,進入公交29年以來,在零點公交實施之前,她一直擔任K101路首班車駕駛工作。“起不完的三點半”是她最好的寫照。除了偶爾休息,每天凌晨三點半起床,到達車隊檢查、預熱車輛,確保五點準時發出,為乘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她每天必須的工作。凌晨5點,車輛準時發出,天色未亮,灑水車和環衛工已經上崗,而車上的人氣也明顯高了不少,首站就上來幾名乘客。年過花甲的濟南市民張先生是孫旭艷的粉絲,“我習慣早上晨練,一般從市立五院到大觀園,基本天天坐這趟首班車。跟孫師傅也很熟,她很熱情又有耐心,總能看到她耐心教老年人怎樣用健康碼。”從晨練老人到上班族,從學生到打水人,孫旭艷的“粉絲”不在少數,他們也給這條線路增添了不少溫情瞬間。“有時候感冒咳嗽,一些乘客就自己買藥給我吃,希望我趕快好。趕上過年過節,他們常常送點自己做的糕點,還有開心果,祝愿我開開心心一整年。”在孫旭艷的記憶里,與乘客們最早的互動,能追溯到1997年冬日的一個大雪天。“當時路面結冰,和鏡子一樣。開到人民商場時,需要上一個大坡,車走不動了,當時所有人都下來和我一起推車,很難忘。”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孫師傅退休了,她和101的故事并沒有終結,29年里她帶出很多出色的徒弟,繼續在101這條線路上為大家服務,而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車型一代代的更換、駕駛員一代代的更替,但是為乘客市民提供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初心和使命,而我們的目標就是當好“老百姓的專職司機”。
40多年的一路相伴,是無軌電車的發展史,更是公交人的奮斗史。奮斗總是充滿希冀和期盼,創新的城市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新起點我們將一如既往在101上等待您、守護您、陪伴你。用真誠服務為您出行增添一絲暖意,用我們長久堅守增添這座城市的溫度。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