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疫情對城市交通行業影響有多大?客流量少了多少?企業收入少了多少?為應對疫情,促進行業恢復,企業做了哪些?政府做了哪些?
一、日本疫情發展情況
日本先后4次宣布進入緊急事態,感染快速增長期是2021年7月至12月,隨后逐步回落,但從今年7月開始,又呈快速增長態勢,疫情的影響也是一波接一波。
日本感染新增人數變化
隨著疫情的反復,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控制出行、避免聚集等措施,人們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隨之變化,居家辦公的人數明顯增加,包括交通行業在內幾乎所有行業也都受到了影響。
日本遠程辦公的比例變化情況
日本城市出行方式的變化
從出行方式來看,“軌道、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方式比例減少,“私家車、自行車、步行”等私人交通出行方式明顯增加。
二、疫情對交通企業經營的影響
經過長期且反復的疫情影響,日本的城市交通行業同樣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日本交通政策白皮書”中對交通企業方面困難的一段描述:
一方面:減少擁擠、提高換氣率和進行消毒等控制措施帶來的企業成本增加;
一方面:限制出行帶來的人們出行減少,進而造成的交通企業收入的減少。
日本國土交通省為詳細了解疫情對交通行業影響的實際情況(主要是:運輸人員、運輸收入等),開展了一系列調查。(數據均截至2022年3月31日)
1.對軌道交通的影響
16家大型民營軌道運營企業的數據,與2019年同月相比,大部分企業客流量降低約20%左右,影響大的月份減少約一半以上。142家中小民營軌道交通企業數據,較16家大型企業,影響更大一些,與2019年同月相比,減少三成以上的企業,在2021年8月和2021年9月達到高峰,分別為56%和66%,之后一直呈下降趨勢,大約保持在一至三成多的水平。同時,軌道運營商的營業收入也出現下滑,雖然通過各種措施,已有逐漸恢復的跡象,但目前仍然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對16家大型民營軌道企業的乘客數量的影響
對142家中小民營軌道交通企業的乘客數量的影響
2.對常規公交的影響
從171家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的收入數據和240家企業的客運量數據中可以看出,收入減少三成以上企業數量在一半以上;總客運量方面,自2021年4月以來,與2019年同期相比保持在約七至八成的水平。
對公共汽電車運營收入的影響
對公共汽電車乘客數量的影響
2019年以前,日本地方城市公共汽車運營企業多處于虧損狀態,但尚有不少在大城市運營公共汽電車公司處于盈利狀態。(之前寫過一篇“日本的公交公司同樣也虧損”)
但2020年疫情開始后,99%的運營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一年中停運的公交線路里程達1543公里。
3.對出租車的影響
2021年5月、8月及9月,約九成的出租車企業收入下降超過30%;乘客數量方面,與2019年同期相比,客流量大致保持在五成至六成。與公交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日本疫情對出租車行業的影響比常規公交還要更嚴重一些。
對出租車運營收入的影響
對出租車乘客數量的影響
4.對車站樞紐的影響
自2020年2月開始實施錯時上下班和遠程辦公等呼吁以來,日本國鐵和大型民鐵的主要終點站,在早高峰2小時時間段的利用率(與19年同時間段相比)一直在下降。特別在2020年4月及2021年7月政府發布緊急情況公告期間,下降幅度最大,最低時只有正常時期30%的水平。2022年2月下旬以后,仍保持著東京圈大致減少20%至40%,關西圈大致減少20%至30%的水平。
三、交通企業的應對措施
為了減少影響,盡快恢復,日本各地的城市交通企業做了不少嘗試,這其中包括推進多種經營,推廣電子票,推進MaaS實施,鼓勵預約出行,對老年人出行進行特殊支持等。
找個不多見的有意思的案例介紹一下:
在北海道十勝地區,將備用公交車輛的后半部改造成商店,公交公司與當地百貨商店運營者合作,在不影響線路運行的情況下,在兩端首末站和大一點的中途站停靠時,進行生活日用品的銷售,以此來增加運營企業收入。
(該案例在日本國土交通省2021年度報告中作為推薦案例)
日本十勝地區公交多種經營案例
四、政府應對措施
1.直接給錢(餐飲、旅游等所有行業都有,由國家出錢)
企業經營補助:針對中小型企業的補助金(在2021年11月-2022年3月間),給予最高250萬日元補助(約12.5萬元)
員工工資補助:在實行緊急應對期間,導致員工不能上班,政府按天,根據企業的規模不同(重點支持中小企業),給予80%左右的工資補貼。如企業承諾不解雇員工,中小企業的員工工資補助率最高可達到90%(僅在政府宣布的“緊急事態應對期間”)
2.修訂法律
從立法上解決問題,是日本一個習慣。為了促進公交發展,2007年日本曾出臺了《地域公共交通活化再生法》,對公交發展的各個方面,確立了法律層面的依據。
面對新的發展情況和問題(日本城市交通主要面對問題:1.大城市如何提升公交系統運行效率,如何提升服務水平;2.小城市如何解決公交虧損嚴重,如何推進公交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最新一版的日本《地域公共交通活化再生法》于2020年11月27日完成了修訂,新法中做了許多突破性探索,拿出其中針對保障中小城市公交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幾個介紹一下。
偏遠區域常規公交代替策略
在出行需求不大,同時地區財力不強的中小城市,出現了即便補貼也無法改變常規公交經營困難的情況(地方公交企業破產的情況越來越多),在這類型地區,可以實施6種代替常規公交措施政策(常規公交實在運行不下去那就換種模式):
1.用合乘公交代替(規模減少)
2.由小型穿梭連接公交代替
3.用出租車的車輛開展響應型公交服務代替
4.用出租車形式代替
5.用私家車進行有償的旅客運營代替
6.通過老年人身體障礙人服務車、校車、醫院專車、商業設施專車等多種形式代替。
日本區域小型聯絡公交
在特殊區域允許私家車進行有償的旅客運營服務
對實施區域要求(偏遠地區、公交空白區域等),措施實施要求(與有資質的交通運營商合作,交通運營企業負責車輛安全,駕駛員安全駕駛培訓等工作),可搭載的對象要求(當地居民、觀光客、高齡者等)
都是有限定條件的政策,用私家車在東京、大阪開網約車的行為依然還是違法行為。這項措施,當前更多的還是以解決偏遠地區出行,老年人出行難為目的,多利用地區團體公用車輛進行運營(以盈利為目的,用私家車開展運營的依然較少)
客貨混裝
為了提高利用率,提高地方公交運營企業的收入水平,對利用公交車和軌道車輛進行客貨混裝等行為,也都進行了法律上的明確。(關于客貨混裝的車輛要求、操作要求、實施區域要求等都進行了明確,等著后面再向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日本的公交客貨混裝嘗試
《反壟斷法特例法》
日本之前為了避免壟斷,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同一地區的企業間自行商議如線路調整,發車間隔,票價優惠等內容的,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發揮區域內公交系統運行效率的最大化。
新的《反壟斷法特例法》打破了以前的束縛,對地方公交運營企業實行更加寬松的政策,允許地方通過一定的手續申請,開展區域交通企業聯合發展工作,在時刻表制定,票制票價調整方面給予了企業更多主動權,旨在進一步發揮多個企業聯合運營,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
3.公交專項政策補助
區域公共交通確保維持改善事業費補助金。這個補助是在疫情前就已設立存在的。同樣也是依據《地域公共交通活化性再生法》,國土交通省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公共交通系統的資金補助政策,補助的金額比例各有不同,為被認定補助的項目,中央財政出資在投資額的1/3-1/2之間,地方自治體也會給予相當大一塊的補助額度。
支持范圍:1.維持地區公共交通系統運行補助;2.無障礙安全設施措施補助;3.開展公共交通系統調查,規劃編制補助;4.特定受災區域公共交通運行補助
從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運營補貼等各個方面,對地方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以專項項目為對象,進行專項補助,以期幫助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運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恢復健康可持續發展。
日本區域公共交通確保維持改善事業費補助金支持范圍
五、總結
1.疫情對日本城市交通行業影響不小,客流、企業收入普遍下降了30%-50%;從受影響程度來看,由大到小依次為:出租>公交>軌道。
2.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受到了更大的沖擊,特別是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城市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生存危機。
3.日本政府通過修改法律進行了不少突破性嘗試,包括以前不被允許的私家車參與營運、客貨混裝、反壟斷法特例等(但也并非是全面的解禁放開,是在特定區域,特定條件下的一種政策性例外突破政策)。
4.日本國家和地方兩級政府,從公共交通的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運營補貼等方面,以項目為對象,進行專項補助,并特別向中小交通運營企業進行傾斜,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