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湖南會同縣青朗侗族苗族鄉坡腳村村民甄愛軍,坐上縣城開往青朗的新能源公交車,便捷、經濟、安全的乘車體驗讓他笑得合不攏嘴。“過去從家里到縣城,我坐面包車要1個小時。現在山村通了公交車,30分鐘就夠了,還很安全舒適。”甄愛軍說。
為解決村民乘車難、乘車貴、乘車不安全等問題,會同縣逐步推動交通運輸領域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自2020年以來,按照“集約經營、統籌規劃、鄉村全通、價格惠民”的工作要求,在成功創建湖南省“四好農村公路”示范縣基礎上,積極開展城鄉客運一體化省級示范縣創建。近日,會同縣成功創建全省第二批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
會同縣最大程度整合客運資源,大力推進農村客運體制改革,通過市場公平化競爭,實施公司化經營。客運企業投入990余萬元,完成141臺涉改車輛收購;累計投入2400余萬元,淘汰老舊客運車輛,配備69臺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會同對客運企業新采購新能源車,給予每臺車3萬元購車補貼和每年400萬元的票價補貼。重新對全縣城鄉公交、農客車輛票價進行調整,全面統一票價。實施改造后的城鄉公交線路票價,在原票價的基礎上平均下降三成。
該縣累計投入18.4億余元,大力推進農村路網通暢、縣鄉道路升級和國省干線優化,著力提質公路、站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全縣230個村通村水泥路寬度達4.5米以上,25戶100人口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
截至目前,該縣18個鄉鎮230個建制村已實現鄉(鎮)、建制村公交車通暢率100%,行政村通客班車率100%。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與客貨郵為一體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有力加強“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產品購銷雙向流通,初步形成“對外大暢通,對內大循環、鎮村全覆蓋”的城鄉融合發展運行網絡,為推進會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