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申城迎來2023年的第一場雪,寒風裹挾著雨雪襲來,昨天上海市區最低溫跌破冰點,僅零下0.1度。上海各部門已根據氣象預警信息提前落實防御措施,確保市民交通、水、電和燃氣安全。同時,各區各部門加強24小時應急值守,突出抓好老舊小區、道路交通、邊境口岸等重點區域的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工作,確保超大城市安全運行、市民生活平穩有序。來看解放日報、文匯報的報道↓
昨天上午,市民游客在南京路步行街迎來2023年第一場雪。
加強巡檢頻次消除隱患
低溫雨雪天氣極易對人們的交通出行造成影響。上海地鐵及時啟動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行動。嚴密監控列車運行狀態,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啟動相關工作預案,做好行車組織,確保運營安全。
針對寒潮可能帶來的大風、雨雪等影響,各車站在運營開始前1小時對卷簾門等設施進行測試。磁浮公司為防止因低溫引起的軌道梁短波誤差增大,作業人員做好對磁浮線短波測量異常點的人工現場復測,必要時啟動磁浮線軌道梁調整應急預案。
維保公司組織技術骨干人員加強對戶外段設備的寒潮風險辨識,落實全線網防凍、防爆、防斷、防傾倒工作,對重點設施設備加強巡檢頻次,防止機構凍結影響運營,及時發現隱患、消除隱患。
面對申城氣溫“斷崖式”下降,滬上公交公司也未雨綢繆,提前落實各項防御應對措施,筑起公交安全營運“溫暖結界”。寒潮來臨之前,久事公交所屬巴士一公司修理車間對所有營運車輛加強防凍液檢查,對加注量不足或冰點達不到要求的,添加同牌號防凍液,確保防凍液冰點達到規定值。
雨雪天氣過后,無軌電車集電桿拉繩存在結冰的可能性,無法伸縮導致“小辮子”活動受限。為了保證車輛的正常運行,駕駛員將在車輛發車前對拉繩情況進行檢查。如遇結冰,及時去掉附著在繩上的碎冰,保證車輛正常安全行駛。
提前部署防寒防凍措施
寒潮來襲,居民用水會受影響嗎?城投水務集團結合天氣可能出現的變化,防寒防凍措施已經提前部署,減少寒潮對用水的影響。供水方面運行保障正常,沒有突發狀況。
極端天氣下燃氣管網運行是否安全可靠?在今冬寒潮到來前,上海燃氣旗下上海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已制定詳細的保高峰預案,優化高峰日調度運行方案,確保調度運行平穩有序。完成調壓器、閥門、過濾器、儀表電氣等2000余套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設備設施完好可靠。
上海天然氣管網公司還保質保量完成了漕寶路站、陳家鎮站擴建施工,確保主干管網輸氣安全。在日常巡線中,天然氣管網公司每天對800多公里高壓天然氣管道及12條巡線樣板線路所轄管線、無人站和閥室(井)進行巡檢,保證46座無人站、125座閥室和97座閥井的安全運行。
確保迎峰度冬期間的安全穩定供電是國網上海電力當前的重點工作。全市電廠積極配合,本市機組穩發滿發。與此同時,國網上海電力已落實充足的中長期市外來電,近期電力供應態勢平穩。
國網上海電力提醒廣大市民寒冬注意用電安全,提前檢查家中線路老化情況,勿在同一插排上集中使用大功率采暖設備。
老房搶修
利用窗口期做全面“體檢”
上海永善建筑保養工程有限公司應急搶險班組,負責黃浦區近240萬平方米的7922幢直管公房維修工作。房屋大多屬于二級以下舊里,電線、水管裸露在外。最頭疼的,就是碰上速凍天。
在今年首場寒潮之前,應急搶險班組利用窗口期給老城區公房做了一次全面“體檢”。隊員們帶上保溫材料,一門牌一門牌地為裸露在外的水管、水表包扎保溫,對公共設施逐一檢查。
公共交通
把安全細節落實到位
在武寧路停車場,15路駕駛員將電車的“小辮子”——集電桿慢慢降下來,檢查煤精是否完好。煤精是集電桿上的一個零部件,作用是保護集電桿,平日一天一換,但遇到降溫和下雪天,煤精損耗增加,駕駛員會進行一單程一檢查,遇到問題及時更換。
上海地鐵人同樣全力以赴,做好軌道交通防寒抗凍各項工作。昨天一早,地鐵遠東大道站值班站長,提前30分鐘開始對電梯進行預熱觀察,確保極寒天氣下運作正常;同時做好出入口地面的除雪、除冰工作。
路政交通
多部門合作開展排堵保暢
昨天晚高峰時段,上海交警部門根據預案進一步增加警力投入,聯合路政、養護、交通等部門在現場做好值守和處置工作。
本次寒潮來臨前夕,閔行交警對可能出現積水、結冰的點位進行重點部署,并組織除冰融雪演練。同時,啟動冰雪天氣應急預案,交通指揮臺全程進行視頻研判,精準指揮民警開展道路交通管理。
針對高速、高架道路的行車特點,高速交警和高架交警通過“亮燈”警示模式,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巡回巡邏,并聯合路政、交通等部門,對發現的打滑、拋錨、事故等安全隱患,第一時間進行現場處置,全力保障駕駛員生命財產安全。
上海邊檢
暢通口岸通關為春運保駕護航
昨天,上海兩大機場、海港等出入境口岸出現強風或雨雪天氣。面對“寒潮+大風”藍色預警信息雙掛,上海邊檢機關主動靠前,采取積極措施確保春運期間口岸通關安全順暢。
在浦東機場邊檢執勤現場,上海邊檢機關主動加強與航空公司等口岸單位信息互通,根據出入境客流量變化動態科學調配警力、優化通道設置,盡可能降低雨雪天氣對旅客出行的影響。
在海港口岸,上海邊檢機關主動加強與港區、船方、代理公司的溝通聯系,實時掌握出入境(港)船舶航行動態和抵離計劃,不斷縮短船舶候檢時間,提高船舶通關效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