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西安市在高陵區文體中心舉辦“高陵工業區經西銅路至西安主城區371路公交通車儀式”。記者了解到,這是西安市首條經西銅路連接西安主城區和高陵區的公交線路。
兩元一票 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在當日的儀式現場,始發站高陵文體中心,10輛車整齊排列。上午10:20,第一輛371路公交車緩緩駛出始發站,正式開始上路運營。據了解,371路公交線路起終點站分別是高陵文體中心和西安北站南廣場,全長34公里。設置了秦漢大道立交、馬家灣十字、陜重汽、鑫隆石油、桑軍大道等重要站點,串聯了西安主城區、涇河工業園、涇渭新城和高陵主城區,線路實行兩元一票制。
據了解,371路配車30部,首班發車時間6:30,末班發車時間20:30,早晚高峰時段計劃發車間隔9-10分鐘,平峰時段計劃發車間隔15-20分鐘,基本滿足群眾乘車需求。
快速安全 單程節省20多分鐘
高陵區是渭河北岸與西安市主城區連接最為緊密的郊區,是西安市建設渭北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和示范區、打造都市圈跨渭發展的核心區之一,市民往返主城區的出行需求旺盛。而記者了解到,西安主城區往返高陵區原有的公交線路都通過涇渭路-廣運潭大道進入主城區,路程遠、耗時長,市民迫切希望有一條經西銅路到西安主城區的公交車。
2022年,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將西銅路張家堡轉盤至涇河分離式立交段及機場二級汽車專用公路共計31.964公里,交由西安市管理。隨即,市、區住建部門投入資金對部分輔道和主路連接段進行改造;交警部門協同勘測線路、增加安防設施和交通信號系統;城投部門及時調集車輛和人員,做好線路開通準備工作。隨后,在各部門、各單位的通力協作下,實現了西銅路具備通行大公交車的條件。
在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工作的劉先生,成為當天371路公交首日開通的首批乘客。在西安北站下車后,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去高陵上班,但家在西安北站附近。以前坐公交車回家或者去西安主城區辦事要來回倒車,花費將近兩個小時。371路公交開通后,他體驗了一下,比平時節省20多分鐘。“一天要是來回就能節省50分鐘,既省時又省力。”
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田慧楓介紹,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北跨”空間發展戰略,“十四五”期間,西安市將繼續推進實施跨渭河發展戰略,向北拓展產業功能,補齊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務短板。371路公交線路的開通,是“產業發展交通先行”的具體體現,便利了群眾交流和往來,標志著渭河兩岸互聯互通進入新階段,對西安“北跨”戰略以及高陵區與主城區融合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
下一步,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將積極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持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全力保障市民便捷出行。同時,繼續推動交通“北跨”行動,打造“民生+產業+軌道交通”的“大公交”發展布局,促進渭河兩岸全方位互聯互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