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交通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日,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峰和沐曦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軟件架構師楊建在做客人民網《人民會客廳》時表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運輸等方面的應用,以及智能駕駛技術、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如何將這些技術深入融合,賦能可持續交通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更綠色的未來,是全球交通從業者需要持續思考和踐行的行業使命。
“作為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在國家的發展戰略中一直都非常重視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全世界最為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比如擁有最世界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網絡、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網絡,幾個主要一線城市也都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沈峰表示。
沈峰認為,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一方面要對交通基礎設施布局進一步完善,形成全國一體的、運行高效的、便捷舒適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另一方面是在綠色低碳化、智慧無人化發展要求下,相關領域自主研發核心技術、裝備的突破和產業生態的升級。
當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是推動我國國家創新體系優化,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負責人,楊建告訴記者,沐曦集成電路自成立之初就把產學研深度融合作為重要抓手,高校、科研院所、國家技術中心、國家實驗室等在人才培養、長期知識積累、創新思維、打破技術壟斷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深度融合合作,能夠實現強強聯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和產業化水平。
近期,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也正式發布,白皮書指出,上海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前沿技術與交通領域加速融合,在綜合交通發展尤其是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上海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智能交通系統研究和建設的城市,在過去的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已經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沈峰表示,未來結合交通強國、新基建、城市基礎設施更新等項目機會,不僅會更加關注通過數字化技術來實現提高交通治理、交通服務能力的效果,同時還會關注數字化技術的創新性、安全性和產業前景。
楊建認為,智慧交通發展需要大量不同的數字技術,每項技術需要數家公司到數百家公司多年的創新研發工作,優化創新生態是一個意義非常重大的命題,將不同的研究方向、企業等凝聚在一起,能夠加快智慧交通系統的研發、落地、運營和治理。據介紹,沐曦一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GPU芯片為人工智能、科學計算、大數據處理等高算力應用提供算力基礎。
“智能交通的根基建立在人們交通出行的實際需求上,需要不斷創新探索應用場景,需要與先進管理理念齊頭并進。”沈峰認為,如何實現系統化、協同化、生態化的技術創新和演進是整個行業的發展關鍵。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