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2月13日消息(記者 周子瀛 通訊員 李宇 王柳霞)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深圳三大立體停車場建設進度均超過80%,每座車場均超過10層,可容納超2500輛車,配套充電樁近400個,實現了公交“上樓”。三大車場投入使用,將有效優化寶安、龍華等片區的公交線網,破解以往城區公交停車難、充電難、維修難等問題,更為市民出行創造便利。
公交“上樓”,三座立體停車場可容納超2500輛車
深圳寶安廣深高速和鳳凰山大道交界處,煥然一線的鳳凰山綜合車場內,項目建設團隊正在進行幕墻、機電、消防等專業施工。“目前項目主體結構已封頂,施工進度達94%。”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深圳大力推動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綜合立體停車場建設,成為深圳市大力發展“公交都市”的發力點。
隨著公交“上樓”,深圳在不增加土地規模的基礎上采用立體化布局,有力提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能力。高達10層的鳳凰山綜合車場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卻超10.6萬平方米,未來這里最多容納575輛公交和298輛小汽車。而正在建設的觀瀾大水坑綜合車場和民治綜合車場建筑面積均約10萬平方米,分別擁有地上與地下停車位共855個和778個,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能力。
三大車場投入使用,將有效優化寶安、龍華等片區的公交線網,提高公共交通運行效率,有力破解以往城區公交停車難、充電難、維修難等問題,更為市民出行創造便利。
鳳凰山綜合車場(央廣網發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配置充電樁近400個
綜合車場建設,為深圳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重要基礎設施保障。民治綜合車場、觀瀾大水坑綜合車場和鳳凰山綜合車場分別配置充電樁208個、120個和65個,助力深圳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數據顯示,去年深圳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183.4%、113.8%。
同時,車場注重功能復合,配套設施完善,強調新能源利用及環境協調,營造富有時代氣息的交通建筑形象,建成后將成為一個停車設施完善、條件合規,集公交集中停放、充電、維護保養、清潔、管理中心以及運營指揮調度中心為一體的新能源公交綜合車場。
民治綜合車場(央廣網發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節能又節地,智能維護提升公交基礎設施能力
在深圳這座“創新之都”,智能化成為了新型車場“標配”。鳳凰山綜合車場建設項目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公交車運行維護方面,應用了大量智能化設計。“通過智能化的車牌識別管理系統、庫內停車引導系統、駕車人反向尋車系統、云平臺掃碼收費系統等模塊,可提供免取卡入場、查找空車位、車位記錄、室內地圖、不停車離場、新能源車充電等服務,解決目前綜合車場出入慢、停車堵、找車難、管理亂四大痛點。”
新型車場不僅“節能又節地”,還有“高顏值”。在深圳龍華,觀瀾大水坑綜合車場身著銀灰色“外衣”,結合穿孔設計,讓整個車場簡潔、整齊、明快,凸顯現代化工業建筑之美,更滿足環保,采光,通風,消防和節能要求。“我們在車場設計上注意與環境結合,堅持集約性、人性化、美觀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原則,營造和諧的城市交通建筑氛圍。”項目負責人說。
觀瀾大水坑綜合車場(央廣網發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深圳高標準建設公交場站立體化、功能綜合化、高效集約使用土地的新型綜合建筑體,為城市交通探索高質量發展途徑。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