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后方車主,公交車尾裝了‘紅綠燈’!”近日,一條視頻在各大平臺熱轉。2月1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該功能是兩江協同創新區車路協同二期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目前已經在兩江協同創新區、魚復片區等區域的近20條公交線路、100余輛公交車上應用。
公交車同步顯示路口紅綠燈信息,誤差不足1秒
在視頻留言中,網友們紛紛表示,平時開車時跟在公交車或大貨車后面,經常因為前方視線被阻擋而十分緊張。而兩江協同創新區龍盛新城的“數字公交”,前方路口的紅綠燈信息可以顯示在公交車尾,箭頭指向不同方向,都有相應的倒計時秒數,和車輛所在路口的紅綠燈信息同步。
“這套系統可以大幅度提高跟車車輛通過路口時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值得全國推廣。”一位網友感慨道。
公交車為啥能顯示紅綠燈信息?兩江協同創新區車聯網項目負責人杜志紅介紹:“奧秘在于路口。路口經過智能化改造后,安裝了路側通訊單元RSU,它獲取交通信號機紅綠燈燈態信息,通過直連通信技術傳遞給公交車上的車載通訊單元,然后顯示到公交車尾屏上。同時憑借其超低時延性能,保障了尾屏的倒計時信息與路側信號燈的數據同步。”
記者注意到,目前百度、高德等導航軟件也已經在部分道路上實現了紅綠燈倒計時秒數功能,與兩江協同創新區車路協同項目又有何區別呢?
“導航軟件的紅綠燈秒數,主要是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算’出來的,而兩江協同創新區則是使用車路協同V2X技術實時地將紅綠燈的信息傳遞至公交車尾屏上,兩者的技術途徑是完全不同的。”杜志紅解釋。
據觀察,導航軟件的紅綠燈倒計時秒數通常與實際情況有數秒鐘的誤差,大部分情況下均為1-3秒鐘左右。而兩江協同創新區安裝的相關智能化設備的公交車紅綠燈倒計時信息與實際基本同步,誤差不到1秒鐘。
約55公里道路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32類車聯網場景
事實上,公交車尾屏顯示紅綠燈倒計時信息只是兩江協同創新區車路協同工程的其中一項功能。
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對總里程約55公里的道路進行了智能化升級,實現了主動式公交優先、交叉碰撞預警、5G+北斗高精度定位、L2+L4高級別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游船等三大類32小類車聯網場景,涉及自動駕駛公交、智能網聯微循環小巴、RoboTaxi出租車、數字公交等共計12種類型車輛,構建集約高效云控平臺,建設Maas出行信息服務、運營服務與管理、自動駕駛云服務數據和仿真、數字孿生與大屏、融合測試預研5大系統,打造全國最密集、最多樣的車聯網、自動駕駛規模示范應用。
僅以自動駕駛公交為例,疲勞監測系統可以精準智能識別駕駛員行為狀態,一旦司機出現異常行為立即預警;“綠波通行”提前告知下一個紅綠燈倒計時并給出“建議車速”,司機可基于此參考信息加速或減速通過;主動式公交優先系統,基于車輛當前的位置、速度、載客量、正點情況等信息,主動向路端交通燈發出優先通行請求,延長綠燈時長或者減少紅燈時長,提升了公交的準點率、通行率和聚客率,緩解交通壓力,實現低碳環保。
“下一步,兩江協同創新區還將在部分公交站點安裝液晶顯示屏,建設電子站臺,讓等車的乘客提前知曉車輛的相關信息。”杜志紅說。
據介紹,重慶(兩江新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并指導創建,是西部第1個、全國第4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項目結合汽車產業基礎和山城復雜道路交通特征,構建豐富實用的車聯網應用場景,目前,立項項目涉及區域580平方公里,已建成近百公里城市示范道路、產業園區示范道路,實現了信號燈綠波通行、行人過街檢測、無人環衛清掃等30余種車聯網應用。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