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現有約5萬余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而計量檢定人員只有8名。今年,武漢市改變過去每臺充電樁都需檢定的方法,技術創新、監管創新探索出“統計抽樣+信用評價+在線監測”模式,可節約運行成本數千萬元。據悉,此模式為全國首創。
檢定時間縮短減輕了企業負擔
2月14日上午在武漢天河機場網約車停車場看到,武漢市計量所檢驗員正在檢定充電樁計量是否準確。
一臺充電樁前,檢驗員藍哲韜用充電槍往標準充電器充電。充電槍接在專用檢測車的標準充電器上。專用檢測車上,檢驗員邵媛、趙慧計算充電電量誤差范圍后表示:“誤差范圍小于2%,這臺充電樁的計量是合格的。”
“正在檢定的充電樁,是運用統計抽樣方法選定的。”武漢市計量所電學室主任郭煒說:“天河機場現有50多臺充電樁,此次計量檢定只抽檢13臺,不再像過去逐臺都要進行計量檢定。”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負責人稱,這種檢定模式,是運用“統計抽樣+信用評價+在線監測”模式展開,為全國首創。
“過去,武漢市計量所檢驗員對天河機場充電樁逐臺檢定,需要3天時間。現在,采用統計抽樣方法,機場配合檢定工作的時間大幅減少,最多一天就可完成。”武漢天河機場充電樁場站負責人說,此舉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也可督促運營企業強化質量安全意識,促進行業誠信經營。
今年,全國充電樁強制檢定工作將全面啟動。湖北省市場監管局計量處負責人表示,組織相關單位經過一年時間的驗證,“統計抽樣+信用評價+在線監測”具有可行性,武漢市是湖北省推行此模式的先行者。
計量檢測人員對充電樁進行計量檢定(圖源:武漢市市場監管局)
為全國充電樁計量監管探新路
據介紹,運用“統計抽樣+信用評價+在線監測”模式,為全國充電樁計量監管創新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從逐臺檢到抽檢評定整個批次,提高了充電樁品牌、品種、運營條件對充電樁計量準確的影響權重。
從檢器具到算數據,今年將在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公司在鄂站點全面推行充電樁在線監測試點,逐步實現充電樁運營者管理能力、信用水平的自動化、智慧化評價。
從管器具到評信用,按照信用等級,對信用良好的經營者,適當延長充電樁檢定周期。對信用等級差的經營者,縮短充電樁檢定周期。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計量處負責人表示,此模式具有可拓展性和可復制性,量大、面廣的民生計量器具均可采用此模式開展檢定。
這位負責人算了一筆賬:目前,武漢約有具備檢定條件的公共充電樁5萬臺,運用統計抽樣方法開展計量檢定,檢定工作強度可下降40%-80%,相應標準裝置配合和人力物力耗費也隨之降低,將節約充電樁計量標準購置費用、數據平臺建設費用數百萬元;采用在線監測數據核算法,還可為充電樁運營企業節約巨大的充電樁改裝費用。總的算下來,此項創新之舉,武漢市可節約成本數千萬元。
全國首創發布相匹配兩項規定
近日,湖北省發布武漢市計量所等單位起草的《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統計抽樣計量性能評價技術規范(試行)》和《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計量監督管理規范(試行)》兩項地方計量規范。
據介紹,這兩項規范與技術創新、監管創新的“統計抽樣+信用評價+在線監測”模式相匹配,為全國首創。
《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統計抽樣計量性能評價技術規范(試行)》第一起草人、武漢市計量所檢驗員趙慧表示,該規范通過統計方法開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抽樣檢定,提高計量檢定能力,保障充電設施量值準確可靠。
《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計量監督管理規范(試行)》第一起草人、武漢市計量所檢驗員邵媛表示,規范運用統計抽樣評價、在線監測(大數據核算法)等技術方法以及信用監管手段,明確充電設施計量監管對象、方式方法,不僅可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強制檢定工作順利開展,而且維護了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市場計量秩序。據介紹,這兩項規定是經過長時間檢測試點、大量數據驗證發布的,今年3月1日起實施。
武漢天河機場充電樁場站負責人說:“這兩項規范很容易對標操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企業可以減少大量的配合工作。”
“目前,全國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計量、監管還沒有統一規范,湖北省出臺兩項地方計量規范,在全國具有較好的示范效應。”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師廣有稱,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經過試點、修訂,再到出臺,這兩項規范從技術、服務規范、監督和抽樣檢查、運營企業等方面都做了詳細要求,這對新能源汽車可持續良性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