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八達通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透露,八達通全國通卡(一卡通)預計今年二季度推出,目前正進行最后測試。
這也意味著八達通將加入內地全國“一卡通”網絡。屆時,香港居民只需要一張八達通卡,就可以在國內超過300個城市乘搭各種交通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八達通全國通卡面向香港居民,且第一階段暫未能在澳門使用。由于該卡暫時無法轉移至手機APP,因此需要持實體卡出行。
香港八達通是當地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主要用于公共運輸工具和零售業務網絡,后來普及到學校、醫院、辦公室及住所等,其非交通類交易額已遠超交通交易額。
在香港,八達通用戶滲透率高達98%,市面流通的八達通卡超過2000萬張。也就是說,每個香港居民都有一張甚至更多的八達通卡。
八達通表示,2016年起就參與內地200多個主要城市通用的交通電子支付標準,加入“一卡通”系統;適用于全國公共交通工具的八達通全國通卡預計在二季度推出。
“如果北上消費,能夠辨識消費的地理位置,自動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然后直接扣除相關款項。”八達通提到,所有交易會以港幣結算。
此前,在內地已有互聯互通的交通卡,如廣東的嶺南通。2016年起,交通運輸部加快統一各城市的交通電子支付標準;截至2018年10月底,已有225個城市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
事實上,八達通全國通的計劃已經延遲一年有余。早在2021年4月,八達通公司行政總裁李俊明受訪時就表示,八達通正與內地200多個城市商議組成“一卡通”,以便利香港居民到訪內地,將分階段推出。
按照原定計劃,全國通版本的八達通應在2022年初推出。但是由于第五波疫情等沖擊,一年后才實施。
相比供香港居民使用的八達通全國通,內地居民更關心的是內地交通卡“南下”的進度。李俊明此前亦透露,第二階段會讓內地一卡通卡南下到香港使用,但目前仍未有時間表。
現時,內地居民到訪香港需要另外下載八達通旅客版APP。該系統在2020年12月已推出,但“生不逢時”,由于封關無旅客到港無法派上用場。
李玉兒透露,自兩地通關以來,APP下載量相比去年底大幅增長3倍,公司也計劃與香港旅游發展局合作進行推廣。
不管是全國通卡,還是APP系統,背后都是八達通想在電子支付市場分一杯羹。目前Alipay HK及WeChat Pay HK是“唯二”在內地通用的香港電子錢包,也促使八達通加速進入這一賽道。
李玉兒提到,相比上述兩個平臺,八達通APP擁有隨時隨地開通、免綁定內地手機號碼、無需實名制等優勢,認為八達通將與其“不相伯仲”。
2022年1月,八達通與銀聯合作,在APP內加入銀聯二維碼付款功能,八達通直接將港元兌換人民幣,可在內地及全球超過3000萬個零售點付款購物。
自2020年6月推出后,目前八達通APP已有超過200萬名用戶,2022年八達通手機支付的交易額按年增加超過六成。李玉兒提及,自1月中旬通關以來,相關使用量已升5倍,預期增長持續正面。
相比實體卡,手機支付的消費金額高50%。但使用實體卡的比例仍高企,八達通希望能將手機支付比率提高到八至九成。
八達通表示,亦會在短期內推出“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在港購買后可聯通八達通錢包并在內地用銀聯二維碼付款,免去內地開戶和申請內地手機號碼的需要。
應當指出,內地旅客在港停留時間有限,占八達通的業務比例并不高,消費金額也遠不及香港居民,每次來港平均消費約為500元內。
內地普遍使用電子支付為八達通帶來全新商機。不過,八達通一卡通仍有所限制。由于實體卡無法跟APP互聯,用戶無法使用銀聯二維碼付款功能。也就是說,一卡通暫時只能用于乘車,不能用于其他日常消費,也會使消費金額大打折扣。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