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民在第二屆中國(沈陽)智能網聯汽車國際大會上體驗L4級別無人駕駛車輛Robotaxi。(資料圖片)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攝影記者 張文魁
拿著手機像打游戲一樣,只需一個按鍵,裝載智能“大腦”的無人駕駛車輛即可自動尋找車位,自動泊入附近的停車位。公園內,清掃車輛自動行駛在路上,往來的自動販賣機隨叫隨停,就連出租車也不需要人駕駛。眼下,汽車行業正發生深刻變革,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成為大勢所趨。近日,《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對外發布,沈陽市將緊緊抓住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全力打造東北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京沈智能網聯政策創新協同區、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技術創新高地。
今年,大東區將建智慧道路100公里以上
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建設的發展目標。今年,在大東區完成試驗環境搭建,實現應用場景部署,建設智慧道路100公里以上,測試運營車輛100輛以上,商用場景5個以上,初步驗證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技術路線。到2025年,以大東區全域101平方公里為實施單元,構建商業運營模式,全面完成區域內“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實時的云、可靠的網和精確的圖”五大體系建設,形成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服務年均達到萬人次,道路交通通行指標大幅優化,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百家以上。到2027年,按照“安全為要、逐步擴展、連片發展”原則,加快大東區試點經驗在全市范圍復制推廣,分階段完成300平方公里城市級智慧路網全覆蓋,建成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生態系統,在政策體系、技術體系上形成“沈陽經驗”,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技術創新高地。
實施道路智能化改造,建設市級云控基礎平臺
征求意見稿提出,在前期已建成及在建的39.5公里智慧道路基礎上,對上通北盛片區21.5公里、寶馬片區周邊10公里以及沈鐵路兩側23公里,共計54.5公里道路進行統一設計和智能化改造升級,包括開展多功能綜合桿的多桿合一建設,掛載攝像頭、雷達、路側信控單元等設備路側感知設備,建設路側設備設施運維管理平臺,用于監控、監測路側設備設施運行狀態,逐步推廣到全市其他區域范圍。
建立全市統一標準的云控平臺,主要包括大屏業務引擎、數字孿生系統、后臺運營系統、低速無人車服務、公共基礎服務、高精地圖服務等核心系統。建設以智能網聯產業為服務對象的智算中心,用于部署云控平臺以及為運行車輛提供中心算力。保持中心云和邊緣云兩級架構,將前期建設完成的智慧道路相關設備數據及后續建設智慧道路數據一并接入云控基礎平臺,提供車路云一體化服務,開展自動駕駛車輛運行監管,同時為智慧城市建設進行數據賦能。
重點推進自動駕駛出租車等場景測試并逐步商用化
征求意見稿提出,重點推進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清掃車、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等場景測試并逐步商用化,服務于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產業鏈企業及C端用戶。持續深化細分場景建設,與華晨寶馬、上通北盛等整車廠對接,探討自動駕駛物流卡車測試運營業務。逐步新增建設包括自動駕駛短途接駁車輛及循環物流車、干線自動駕駛卡車等,探索公務車、特種車輛(環衛車、消防車)、渣土車等加裝智能網聯車載終端,因地制宜形成沈陽特色運營模式。
建設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實現各種V2X測試場景,復現多種交通場景,滿足自動駕駛測試的需要。通過封閉測試提供真實測試數據、支撐政策制定,同時,提供共通的云端服務、通訊服務,為產業鏈中的研發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測試基礎環境,為產業鏈中的測試服務企業提供快速的測試能力接入條件。建設高速測試路段,滿足華晨寶馬測試需求。探討建立中汽中心智能網聯汽車檢測基地(沈陽),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研發、標準研究、測試認證等領域全面合作。
出臺各類自動駕駛車輛道路示范應用實施細則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逐步出臺滿足先導區建設和運營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主要包括自動駕駛無人化、商業化出行服務試點,城市快速路、高速路自動駕駛測試與示范應用,無人配送、無人清掃等各類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的實施細則等。加快路側單元、車載終端、云控平臺數據接入、多功能綜合桿等標準規范制定。進一步推動先導區數據安全和測試運營安全水平,建立數據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推進智能網聯數據安全治理機制的落地實施。
加快產業生態集聚。持續舉辦中國(沈陽)智能網聯汽車國際大會,將其打造成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金字招牌。每年舉辦4次以上專題智能網聯專題招商推介會。加快華途智能網聯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組建智能網聯產業投資基金,優化完善金融服務。加速8.8萬平方米的智能網聯大廈建設,打造產業生態聚集地。
采取京沈合作模式進行建設和運營
征求意見稿明確,大東區具體承接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建設工作。以京沈合作為契機,與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運營單位共同搭建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市場化運營平臺,充分借鑒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試點經驗,推動京沈兩地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領域政策協同創新。
在組織架構和運營模式方面,按照“市級主導、區級承接、市場運營”為原則,在市政府強力推動下,大東區具體承接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建設工作。以京沈合作為契機,與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運營單位共同搭建沈陽市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市場化運營平臺,充分借鑒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試點經驗,推動京沈兩地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領域政策協同創新。
采取京沈合作模式,由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運營平臺與沈陽市、大東區國資采取合資合作方式進行建設和后續運營。沈陽汽車城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大東區屬國資平臺)、北京亦莊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屬國資二級公司)、沈陽盛京金控集團按照45%、45%、10%的股權比例成立合資公司,為大東區屬一級國有企業,第一階段匡算投入資本金約2億元,上述企業分別派出合資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其他管理人員,并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二級公司層面引入華晨寶馬、百度等成立子公司。合資運營平臺公司作為先導區唯一的基礎設施及云控平臺建設和運營公司,持有并運營核心資產及數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