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鄭慧梓)3月22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深港三方機構聯合,將在自動駕駛車輛研發與出行服務、校園自動駕駛運營、低速自動駕駛應用場景、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申報、高端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加速產業技術成熟和商用落地,協助廣州構建完整的自動駕駛產業生態鏈,共同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
“三方合作將實現資源互補、加深自動駕駛領域的產學研融合。”廣州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小軍介紹,廣州公交集團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公共交通道路運輸企業,在智慧交通領域先行先試,重視科技賦能傳統運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作為高等學府,擁有高端科研資源和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全棧技術,并聚焦智能交通機器人與自主系統等領域,建設整合離散科技的科研平臺,研究多種交通感知方式的信息融合等技術;一清創新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備自動駕駛多場景落地應用能力,產品布局多元。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崛起,自動駕駛產業成為當今汽車發展的風向標。“十四五”規劃、南沙方案等國家戰略方案都指出了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的重要地位。去年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其中包括由廣州公交集團牽頭,港科大(廣州)和一清創新等12個單位共同參與的項目。
本次簽約也是港科大(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端人才科研成果、產業信息等重要發展要素充分流動的重要舉措。港科大(廣州)系統樞紐院長李世瑋提到:“現實案例切入智慧交通產業,可以充分發揮自動駕駛無人車落地優勢和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優勢,帶動智慧交通示范項目的快速落地。”
一清創新創始人、董事長劉明表示,未來三方將深化技術創新、產品迭代、運營服務等各個方面的合作,合力推廣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實現更大范圍的公開運營,使得真實場景的無人駕駛拓展到更多應用場景,促進智慧交通高質量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