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運風波看公交發展路在何方?
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公報顯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城市公交虧損日益加劇,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相繼有河南商丘等地城市公交因經營困難出現停運的情況。后經政府部門協調,避免了停運發生。
實際上,近年來因經營虧損導致公交無法運營的情況在一些地方陸續上演。從目前來看,很多地方雖然沒有出現停運情況的發生,但背后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隨時有停運的風險,并非危言聳聽。
城市公交作為公益性民生行業,直接關系到市民的出行。公交停運不只是居民出行之痛,還關乎城市服務能力、政府公信力乃至城市形象、營商環境等多方面問題。確保公交正常運行,毫無疑問是“保民生”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一道必答題,而不是選擇題。在當前的現實情況下,如何保證城市公交運行的穩定,越來越成為一些地方和公交企業必須直面的考驗。
造成城市公交經營困難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業內專家學者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我想主要還是疫情影響、多元化的交通出行和生活方式造成的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造成財政補貼不到位、公交服務缺乏創新意識、公交運營企業內生動力普遍不足等多方面原因。
確保公交正常運營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企業經營收入。從目前來看,兩方面都亮起紅燈。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傳統的國有公交行業如何實現經營破局、走出發展困境,化危機為轉機、變被動為主動、于變局開新局,這是擺在各地政府和公交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首先,由于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企業,所以運營虧損是普遍現象,因此它必須依賴于政府的財政投入。分析當前一些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壓力,同樣不能忽視地方財政投入的欠賬。由于一些地方財政壓力較大,如何保障好對包括公共交通在內的社會民生服務的支持力度,已成為越來越多地方的現實問題。財政補貼不到位,也是一些城市公交運行走到停運邊緣的直接原因之一。不過,要有效防止這類現象進一步蔓延,地方政府必須把公交發展放在優先的位置,想方設法加大對公交的支持力度。雖然一些地方財政壓力增大是客觀現實,但對公交等民生服務的投入必須切實保障好,這是現實所需、發展之要。
同時,除了把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置于更優先地位外,公交企業必須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調整經營思路、加強企業改革、努力增收節支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已是當務之急。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好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轉變思想觀念。
公交行業是傳統的國有公益性企業,一直以來處在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之中,很大一部分企業存在著過度的依賴性,工作中表現為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等,從而造成創新動力不足和危機意識不強。因此,作為公交行業必須轉變觀念拓寬思路,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這是我們必須思考和著手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創新發展思路。
目前公交企業都普遍存在著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的情況。運營體制、監管評估體制等缺乏系統性、戰略性規劃考量,導致公交資源難以高效利用等等。必須打破傳統機械的運營方式,調整經營思路,改變經營策略,做到靈活而又精準,方便而又快捷、優質而又安全。要從“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要立足“公益性定位+市場化運作”。要堅持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輪子一起轉的原則,在確保市民便捷出行的同時,要把經濟效益作為重要考量,建立完善科學的運營體系,努力在節能降耗、增收節支方面動腦筋、出實招。
三、盤活國有資產。
公交企業要充分利用公交車身、停靠站點受眾面廣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廣告業務。公交場站要利用占地面積大、分布范圍廣的優勢,開展物流、充電、便利店等多種經營;要利用公共交通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汽車租賃業務等等。總之,公交企業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要在盤活國有資產這盤棋上動腦筋、想辦法,轉變經營發展觀念和模式,
用“輸血+造血+活血”的經營模式
努力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闖出公交發展新路子,為主營業務的正常開展提高經濟支持。
四、推進機構改革。
公交是傳統的服務行業,存在著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情況。為了企業發展,必須加大國有企業機構改革步伐,要敢于碰硬,按照職責需求和德才兼備的標準,對管理機構和人員進行改革、調整和分流。從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強化機能的角度出發,努力打造一支節約型、高效率的管理隊伍。
五、提高管理能力。
公交企業還存在著領導水平、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參差不齊以及發展思路不清、思維眼界不寬等方面問題,找不準企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缺乏整體布局的能力,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樹立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激發工作動能和工作效率,明確目標任務,推動工作落實,努力為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提高堅強的組織保障。
……
面對踟躕彷徨,我該如何存在?
更進一步來看,部分地方的公交停運風波,也提醒我們要高度警惕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一些地方財政壓力上升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這更加考驗各地政府和公交企業在“保民生”“保運營”上的智慧。唯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能臨危不亂、化危為機,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作者:衛功強 圖片來源:鄭州公交)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