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條跨京冀地鐵線路平谷線全面開工。平谷線通車后,河北廊坊的三河市、北京的平谷區至北京中心城區的最短時間分別達到32分鐘和55分鐘。
1小時,可以從河北燕郊到達北京國貿;1天,快遞可以從河北發往天津——這就是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自2013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以來,十年間,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縱深推進,發展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住在河北燕郊的王先生下班后,在北京國貿附近的大北窯東公交站等候快巴。他表示,以前每天在通勤上要花費約3個小時的時間。“尤其是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地鐵上又悶又熱,一群人擠在一起,快喘不上氣了。”自從有了定制快巴,車上每個乘客基本都有座位,也不用多次換乘,1個小時左右就能達到,每天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京津冀定制快巴為區域內通勤乘客提供了個性化的預約定制出行服務,可節省50%左右的通勤時間。目前共有國貿至燕郊、香河、大廠3條線路,1小時左右即可到達。
據悉,定制快巴路線還將根據乘客需求進一步擴展,規劃燕郊至望京、中關村、亦莊等區域的定制線路,全力打造“環京1小時通勤圈”,助力通勤群眾雙城生活“同城化”。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北攜手京津打通拓寬“對接路”42條段,總里程2540公里;連通干線公路達47條、74個接口,京津冀互聯互通的公路網絡全面構筑。
公路網絡越織越密,不僅方便了市民通勤,也提升了物流運行效率,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
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圓通物流中心整體搬遷至河北,快遞全鏈路平均時長從53小時壓縮至47小時,京津冀主要城市當日送達,快遞次日達的實現率由60%提高至95%以上。
借助“1小時交通圈”,企業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直接受益者。不少企業將生產基地設置在區域內的高速公路沿線,產品運輸全程走高速,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對外貿企業來說,產品通過天津港出口也更加順暢便捷。
數字技術與交通的深度融合,讓交通系統更智能。貨車司機董師傅常年奔波于北京、保定兩地。自2019年北京市開始發放貨車ETC,可線上、線下多渠道申辦ETC設備后,關卡進一步放開,董師傅深感以前“通行慢”“通行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不僅如此,去年底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數字道路投入運營后,董師傅從雄安到北京市區只需1個小時。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數字道路作為全國首個規模化區域級數字化道路,配備了多功能信息桿柱、激光雷達、電子卡口攝像頭等多種感應設備,使人、車、路、物實現了實時互聯互通。
京雄高速公路裝上了智能照明系統,榮烏新線高速公路設置了智能化貨運通道,京德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風險識別系統已經完成……近年來,京津冀交通數智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綠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區域內的通達能力和便捷程度明顯增強,交通一體化服務的質量全面提高。
國際機場一體運營、高速路網持續加密、軌道交通四通八達……京津冀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