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一”假期臨近,預計假期期間旅游、探親等出行需求十分旺盛,能源、民生等物資運輸活動密集,營業性客運量和公路網車流量高位運行,交通運輸保障任務繁重。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五一”假期期間交通運輸服務保障和安全生產工作。
著力防范化解安全風險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運輸服務工作首要位置,進一步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從業人員崗位責任,堅決防范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要深入重點客貨運輸企業開展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認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杜絕搶生產、搶進度、搶效益導致的疲勞作業、超負荷運行。
要加強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督促經營者加強駕駛員等關鍵崗位安全培訓,提前做好車輛(船舶)維護保養和新能源車輛充換電管理,特別是加強車輛制動、輪胎等關鍵零部件和安全帶、應急錘等安全設施的檢查,嚴禁駕駛員違法違規駕駛,杜絕車輛帶“病”運行。
要強化運輸過程安全管控,依托動態監控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及時發現并糾正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有效遏制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生產事故。
切實加強旅客運輸組織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與有關部門會商研判,充分考慮社會公眾出行預期,綜合本地旅游資源和搜索引擎、客票景區酒店預定等數據信息,強化大數據運用,深入分析假期期間旅客流量、流向特點,健全重點部位客流監測和應急調度機制,科學制定運輸保障方案,充分發掘道路水路客運、城市交通運輸潛力,加強運力調配,切實提高公眾出行服務保障能力。
要加強城市城鄉交通運力與鐵路列車、民航班機等信息共享和銜接,科學安排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共汽電車、道路客運班線運輸班次和出租汽車運力,有效滿足乘客抵離接駁出行需求,暢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
要重點加強旅游出行服務保障,加強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區(點)運力投放,通過開行城市公共交通專線車、區間車、旅游客運專線、定制客運線路、強化旅游包車運力供給等方式,多渠道滿足游客出行需求。
要加大農村運輸服務保障力度,通過加密班次、開通趕集班、開展預約響應服務等方式,有效保障城鄉群眾出行需求。
要指導客運場站根據客流變化及時增設售檢票窗口及自助設備,拓展線上售票和自助檢票服務,提高運輸組織效率;加強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乘客服務,落實軍人、消防救援人員、兒童等出行優待政策。
要積極開展定制客運和聯程運輸服務,做好汽車租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服務,豐富服務供給,便利旅客出行。
持續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各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作用,加強對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政快遞行業運行,以及重點樞紐、重點通道、重點區域保通保暢情況的動態跟蹤監測,及時分析研判問題,加強應急指揮調度,確保交通運輸骨干通道網絡暢通、物流運輸順暢。
要暢通各級應急運輸保障電話,堅持“一事一協調”,及時做好重點物流通道的疏導保通,堅決防止發生長時間、大范圍擁堵和中斷,確保交通物流順暢運行。
要做好對重點物流企業、生產制造企業、商貿流通企業等重點企業的供需對接,強化統籌調度,健全應急運力儲備,切實保障糧食、能源、民生、農業生產、外貿等各類重點物資運輸高效順暢,保障假期期間交通物流運行平穩有序。
全力保障路網運行暢通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針對假期期間自駕出行需求旺盛的特點,采取切實有力措施,保障路網運行暢通。
要加強區域路網、重點水域運行動態監測,多渠道及時發布路網、客滾航線運行信息,動態更新發布擁堵緩行路段、客滾航線信息,并對重點路段制定疏堵和分流繞行預案,引導自駕人員合理選擇出行時間和出行線路。
要嚴格落實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政策,強化電子不停車收費(ETC)車道運行監測,及時處置異常情況。
要加強高速公路救援力量配備,對事故(故障)車輛及現場快速處理,盡早恢復交通。
要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運營保障,強化停車管理和秩序維護,嚴防車輛倒灌主線引發事故,強化加油、充電、用餐、如廁等基本服務管理,確保商品供應充足、環境衛生可靠、服務便捷高效。
切實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要充實假期期間一線執法力量,強化客貨運場站、旅游景區(點)、公路服務區、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點部位巡查執法,發揮大數據篩查預警作用,加強精準執法,依法從嚴查處非法營運、客車異地經營、旅游包車未持有效包車牌運行等違法行為。
科學精準實施疫情防控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假期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做好客運場站、公路服務區、交通運輸工具公共衛生管理和清潔消毒、通風換氣。
要指導客運場站強化客流組織,根據需要及時增開進站、安檢通道,強化站內客流組織,有序引導旅客分散候車,減少人員聚集。
要做好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健康監測,避免帶病上崗。若當地出現疫情流行,屬地疫情防控領導機構采取緊急防控措施的,要組織相關運輸服務經營者予以積極配合,認真貫徹實施。
妥善處置行業突發事件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要強化與公安、應急、氣象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和信息共享機制,針對惡劣天氣、大客流、安全生產事故和險情等情形,建立完善應急預案,科學部署應急力量,儲備必要設備物資,確保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能夠及時啟動應急響應,迅速有效處置。
要多渠道及時發布或轉發強降雨、大霧、沙塵等惡劣天氣預警信息,督促客運經營者密切關注沿途氣象條件,嚴格落實限行、禁航規定,杜絕涉險運輸、冒險作業。要督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加強對線路敞開段等淹水倒灌風險部位的監測預警和安全防范。
遇大客流或者發生突發事件,當地客運經營者不能滿足運力需求的,嚴格履行臨時運力調用規定,從嚴檢查維護交通運輸工具,加強從業人員安全培訓,確保駕駛員熟悉線路走向和運營環境,最大限度保障運輸安全。
加強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
“五一”假期期間,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海上搜救中心要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做好交通運輸突發事件處置和信息報送。要發揮好物流保通保暢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繼續做好值班值守,強化督辦轉辦,及時解決交通物流不通不暢問題訴求。
“五一”假期期間鐵路、民航、郵政運輸服務保障工作,由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分別作出部署。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