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高速公路是交通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23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交通科技發展峰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已有20個省份、40余條線路開展基于車路協同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的工作。
近年來,自動駕駛引發了新一輪智慧交通產業革命。目前自動駕駛主要有兩條技術路線: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其中車路協同主要融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讓車、路、云實現互聯互通,全局協調所有交通要素。
國家發改委綜合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李連成在會上表示,我國智慧公路發展經歷了原型研究、技術驗證、試點示范等階段,正處于由試點示范向全面布局的戰略關口。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初步明確了車路云一體化的路徑,體系架構日益清晰,發展理念、云內涵不斷豐富,產業生態加速構建,推動行業共識形成。
2019年,高速不停車收費AI稽核項目在廣東正式落地;滿足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等級的蘇州繞城高速S17項目于今年2月份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近年來,多地在加強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推進智慧高速公路建設。
智能化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自動駕駛、智慧公路、智慧民航在內的智能交通是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也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業態。李連成說,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有利于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有助于引領交通運輸轉型優化邁向新階段。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