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車輛電動化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哈爾濱市加速推進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電動車輛更新,目前,九成公交車輛更新為以純電動車型為主的綠色環保車型。今年,哈爾濱市開展純電動出租車實驗運營,計劃投入100臺純電動出租車,首批55臺日前已上路運營。哈爾濱市公共交通進入“電動時代”。
100臺純電動出租車陸續上路
黃色的車身與普通出租車無異,但綠色的車牌卻彰顯出不同的身份。近日,哈爾濱交通集團億威新能源出租有限公司首批55臺純電動出租車正式上路運營。該公司共計劃上線純電動出租車100臺,預計其余車輛將于5月內上道,這也是哈爾濱市首次批量在出租車運營領域投放電動車。
億威公司駕駛員梁師傅已從業20年,他告訴記者,純電動出租車運營成本低,每公里費用最低約為2角。純電動出租車養護成本也低,且續航里程可滿足運營需求。根據該車型去年冬季測試,冬季滿電可行駛約240公里。梁師傅說,以哈爾濱市目前氣溫條件,車輛續航里程可達到約400公里。另外,純電動出租車均為自動檔車輛,相比于手動檔也大大降低了駕駛員的工作強度。
哈爾濱作為冬季高寒地區,純電動出租車續航里程是否能保障一天的運營?“我們考察外地的電動出租車運營情況,同樣車型,在南方車輛從20%電量到充滿需要約30分鐘,續航里程可達370公里;在哈爾濱最寒冷的季節,充電時間為接近60分鐘,續航里程為240公里。”億威公司負責人陳守志告訴記者,哈爾濱市出租車日均里程在200公里左右,純電動車型在冬季可以滿足運營需求。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純電動出租車計價方式與其他出租車相同,但沒有燃油附加費。起車價為3公里8元,超過3公里后每公里1.9元。運距超過3公里后,當車速低于10公里/小時開始累計計算低速等時費,每累計5分鐘計費2元。從汽柴油車到天然氣車,再從天然氣車到純電動車,此次純電動出租車上道,邁出了哈爾濱市出租車行業車輛跨入“電動時代”的第一步。目前,哈爾濱市多家出租車企業表示已對純電動出租車進行考察,可適時進行車型迭代。
今年繼續更新純電動公交車
除了在出租車運營領域推廣電動車輛外,哈爾濱市此前已在公交領域推廣電動車輛應用,目前,哈爾濱市主城區純電動公交車達九成。
近日,記者在30路公交車終點站看到,一臺臺純電動車輛整裝待發,深黃色底漆、白黃相間的線條,讓人眼前一亮。走上車記者看到,車內的暖風由原本的貼地安裝改成了吊掛式安裝,加厚的座椅坐墊和合理設計的扶手桿高度,都會讓市民乘坐更加舒適。后門安裝了花籃式扶手,車輛尾端加裝立式扶手,增加乘客乘車時的抓握點,提升站立乘客的安全性。同時,扶手上加裝了防寒套,
更加適應東北地區冬季寒冷的特點。
記者注意到,純電動車輛搭載了全景電子后視鏡,該設備是集流媒體技術、紅外設備、視頻存儲等技術于一體的新型車載產品,能夠為駕駛員提供360度視野空間,有效解決車輛盲區問題,進一步提升車輛安全性能。同時也可以在惡劣天氣為駕駛員提供清晰的車外視野,提升夜間、雨雪天氣的行車安全性。
新車的上線運營也得到了駕駛員的點贊。30路公交車隊駕駛員李師傅從業近20年,談及開新車的感受,他坦言輕松許多。“上一批老舊車是手動擋車型,踩離合、換擋、踩剎車,一天上千次,駕駛員負擔較大。”李師傅告訴記者,新車是自動擋車型,讓駕駛員有更多精力觀察車內車外的情況。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共有6000余臺公交車,近年來,哈爾濱市大力推進純電動公交建設,今年將繼續更新純電動公交車輛。
年內啟動600個充電終端建設
“電動”已成為哈爾濱市公共交通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此哈爾濱市加速推進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哈爾濱市充電終端超過2000余個,部分城泊通停車場、商場、橋下空間、公交首末站等,均有充電終端,基本滿足現有純電動車輛的充電需求。今年,哈爾濱市將啟動600個充電終端建設,傾力打造三環內“五公里充電圈”、二環內“兩公里充電圈”。
哈爾濱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哈爾濱市交通集團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中,主要擬在公交首末站及樞紐站建設集中式大型充電樞紐站;在城區部分橋下空間及公共停車場充電站擬建設城市分布式充電站,年內啟動建設充電終端600個。隨著這些充電設施的投用,可以實現私家車主在主城區駕駛30分鐘即可找到充電終端,在30分鐘內完成車輛充電。
在搭建硬件的同時,哈爾濱市將同步建設監管平臺、管理平臺、公眾服務平臺,利用公共服務平臺,車主還可以利用手機及時查詢附近充電站位置以及充電終端使用情況,并進行預約充電。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為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哈爾濱市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個人在固定停車位(庫)建設自用充電設施,無需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由個人向所在區域供電部門提出用電報裝申請即可。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