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區域協同立法邁出關鍵一步,今年將實現“破題開篇”。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人大常委會獲悉,九城市正在聯手推進武漢城市圈公共交通一體化協同立法。
武漢市人大法制委員會負責人介紹,武漢城市圈公共交通協同立法是貫徹落實省委“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重要舉措,由武漢市牽頭推進。
在省人大常委會統籌協調指導下,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堅決扛起“一主引領”政治擔當,組建立法工作專班,深入開展專題調研,牽頭起草、修改協同立法工作方案、法規草案,加強與其他市人大協商溝通。其他八市人大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專題調研,多次向武漢市人大反饋意見建議,全力配合推進協同立法工作。九市相關負責人一致認為,以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切入協同立法工作,是各城市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必須充分重視、積極推進,為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增添新動能。
近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分別前往鄂州、黃岡、黃石、孝感、咸寧等市,會商城市圈公共交通協同立法工作,認真聽取意見建議,達成了廣泛共識,協調了統一行動。
武漢城市圈公共交通協同立法緊扣市際公共交通這個“小切口”,以“6+3”“法規+決定”“同一文本內容、同步審議表決報批實施”的模式,由武漢、鄂州、黃石、孝感、黃岡、咸寧等六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由仙桃、天門、潛江等三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法規性決定,共同推動公共交通“規劃同編、基礎設施同建、運營線路同定、政策支持同保、服務監管同標”,促進城市圈市際“大公交”一體化發展。
目前,在九市人大共同努力下,協同立法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武漢城市圈公共交通一體化促進條例(草案)》正在征求意見、調研論證、修改完善,力爭九城市同步在今年6月進行一審、8月完成表決、9月完成報批、10月進行公布、11月正式實施。
據武漢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該局正在加強與其他八市交通運輸部門協作,推動提升城市圈交通一體化水平。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