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徐州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展開幕,全面展示了徐州市公交線網優化的重點內容,同時充分征集市民意見和建議。
記者從規劃展上獲悉,《徐州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以下簡稱線網規劃)編制工作于今年年初順利完成,線網規劃實施后,徐州市公交線網將構建“2橫2縱2環3射”的快線網絡、“5橫4縱12斜”的干線網絡,以及各區域內銜接地鐵或公交快干線的支線網絡,全市主城區公交線網總里程將達1600公里,公交線路與現狀軌道交通可實現100%的有效接駁。
“一張網”優化公交線路網絡
一個完善的公交線網規劃,不僅能夠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還能夠改善城市的環境質量,減少交通擁堵和污染。
《徐州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根據徐州市主城區行政區劃、空間形態、功能組團、客流特征等因素,把城市劃分成六大公交發展分區。共規劃公交線路106條,公交快線9條,公交干線21條,公交支線76條,100%的線路可實現與軌道交通接駁。
線網規劃實施將堅持“以乘客為中心,以廊道為紐帶,以銜接為重點”的原則,采用先骨干后支線、先低效后高效、先外圍后中心的方式,結合線網運營實際情況,對線網規劃進行動態優化調整,逐步實現增加客流,提高公交分擔率和市民滿意度的目標。
線網規劃實施后,公交快線將形成“2橫2縱2環3射”的線網結構。2022年9月至今,市公交集團已開通K1路(西環快線)、K2路、K3路、K5路等4條公交快線。其中,K5路開通后,單程運營時間縮短了30多分鐘,極大提高了運營效率,受到市民普遍好評。
公交干線方面,目前,已開通19路、20路、39路、61路、73路、95路等6條公交干線,總體規劃21條干線,將形成“5橫4縱12射”網絡結構。公交快線和干線,共同構架起公交線網的骨架網絡。
布網六大片區服務市民出行
城市公共交通作為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的社會公益性事業,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與城市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線網規劃把城市劃分為六大公交發展片區,結合片區設施點及客流吸引點布局,規劃公交支線76條。
九里山片區支線規劃:該片區途經5條快線、11條干線、軌道交通2號線,可實現對其它各片區的公交直達;內部服務支線19條,主要覆蓋二環路、奔騰大道、煤港路、殷莊路等片區內主要客流走廊。
城東片區支線規劃:該片區途經2條快線,主要實現與老城區及兩大核心樞紐站(火車站、高鐵東站)的公交快連;內部服務支線10條,主要覆蓋金港路工業片區及侯集鎮等城東片區人口崗位聚集區的串聯。
銅山—翟山片區支線規劃:該片區途經4條快線、8條干線、軌道交通3號線,可實現對其它各片區的公交直達;內部服務支線20條,結合銅山區內出行高占比特征,布設區內串聯線,同時強化與老城區、新城區的公交支線布設。
徐州新城片區支線規劃:該片區途經3條快線、3條干線、軌道交通2號線,可實現對其它各片區的公交直達;內部服務支線26條,片區公共交通以軌道交通為主體,設置多條支線實現與周邊區域及內部客流吸引點的串聯。
老城片區支線規劃:該片區途經8條快線,19條干線,軌道交通1、2號線,可實現對其它各片區的公交直達,為市域公共交通最便利區域。內部服務支線50條,力爭實現老城區公交全覆蓋。
金山橋—壩山片區支線規劃:該片區途經8條快線、11條干線、軌道交通1號線和3號線,可實現對其它各片區的公交直達。內部服務支線15條,主要覆蓋金山橋工業區及壩山高密度住宅區內部街巷。
面向未來打造高品質服務體系
公交線網不斷織密、支付不斷智能、場站建設不斷出新、數字化發展不斷超越……2025年,徐州市將實現公交車輛全面電動化,同時,建設高品質“守時公交、響應式公交、精益公交、特色公交”服務體系。
這其中,守時公交要求快、干線推進守時公交全域落地,公交運營準點率≥95%;支、微線推進響應式公交,校園、企業定制公交,人性化按需服務;精益公交利用客流大數據、AI智能安全,輔助科學決策,打造高效運營公交企業;特色公交是指結合旅游、物流等資源,開展網紅旅游公交、交郵融合、快遞進村等特色公交。
展望未來,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過去,公交主要提供公益性的保障服務。未來,公交將提供可媲美小汽車的優質服務,實現功能定位、線網形式、運營策略、出行感觀、服務措施五大轉變,實現公交線網的真正革命,打造多位一體、創新特色、城鄉融合的多層次公交體系。”
新公交,新生活。當前,徐州市已入選國家“公交都市創建示范工程”創建城市名單。徐州市交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徐州市將一如既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城市公交體制機制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提升城市公交引導城市發展能力、服務保障能力、綜合治理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在“十四五”末,建成全省領先、人民滿意、特色鮮明的公交都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基本出行權益,實現“暢行徐州、品質公交”的美好愿景。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