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本質是百姓優先、民生優先,是轉變發展方式、改善城市交通,促進社會和諧的具體行動,也關乎著百姓幸福感和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徐州,地處黃河與淮河結合部,生態環境優美,自古以來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譽。對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而言,“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組成的“漢代三絕”是被譽為這里的城市名片。
步入發展新時代,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以公共交通產業為代表,徐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積極投身綠色發展的時代浪潮,呈現出了銳意創新、敢為人先、蓬勃發展的盎然生機。5月26日,“尋找公交都市觀察員”系列活動如約走進徐州,探尋并體驗當地公交都市建設發展的蓬勃篇章。
綠色理念 創新引領
公交都市建設快馬加鞭
徐州公交集團,擁有63年發展歷史,是江蘇省老牌國有企業。近年來,徐州公交立足于當地經濟發展,倡導綠色出行,全方位提升服務品質,充分滿足市民高品質的出行生活需求,全力構建低碳化、多層級、立體式的新時代公交網絡。
在徐州,搭載新技術、引領業界新品質的純電動公交,更成為了踐行綠色發展、助力公交都市建設的有力支撐。
走上街頭,綠意穿梭,公交穿行,代表零排放未來的新式公交車與街道上的花草樹木相映成趣,干凈整潔的電動公交如一個個“綠色觸角”,延伸到了市民出行的每個角落,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徐州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震
對此,徐州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震介紹:“為適應新時代、新變化,響應新需求,自去年底開始,徐州公交再度新購置新能源公交電車482臺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徐州公交每天運營新能源公交車達到1520臺。預計到2025年,近2000臺公交運營車輛將實現全面電動化。”
線路方面,2022年以來,徐州公交實施了一系列重塑和改革,由原有的138條傳統的線路,現在通過重塑已經規劃了106條線路,其中有9條快線,21條干線、76條支線和微循環線,推出了28條“守時公交”線路及三環路外公交站點“響應式停靠”等服務舉措,讓乘客進一步感受到公交出行的舒適便捷。
“未來,徐州公交集團還將充分利用城市綜合換乘中心、客運場站等資源,建成布局合理、銜接順暢、功能完備、服務優質的綜合公交運營樞紐節點,改善公交出行體驗,不斷提升市民出行滿意度、獲得感。以更開放的格局,更貼心的服務,更高效的產品,邁入由精到強的快速發展之路” 曹震表示。
向新而行 便民為民
百姓出行迎來“貼心式服務”
當然,公交都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柴油車、汽油車,到CNG、LNG天然氣能源車、純電動車……近年來,徐州公交大批引進電動公交,賦能公交都市發展。截至目前,其新能源車輛占比達84.79%。
同時,徐州公交持續開展精細化服務管理,加強駕乘、管理人員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質量監督,確保為乘客提供溫馨舒適的出行新體驗。
在公交運營一線,低碳環保的純電動車型,讓運營、服務工作“如虎添翼”,有了可靠的助力,徐州公交的機務團隊及一線駕駛員們更是“鉚足干勁”、“身體力行”。
徐州公交新巴士公司一車隊隊長王冰
徐州公交新巴士公司一車隊隊長王冰介紹:“目前,徐州公交推行‘星級管理’制度,落實星級服務制度,實行星級員工掛牌上崗,不斷激發員工的職業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打造優秀公交,實現服務創一流、品牌出效益的服務目標。”
在全新理念號召下,在車輛原有的便民配置基礎上,公交駕駛員們開始為自己的“愛車”裝扮一新,添置了飲水機、小藥箱等便民小物件,用熱心、貼心、用心的周到服務,為百姓出行帶來輕松與便捷。
走進公交場站,新一代純電動車輛產品整齊劃一。每次出車后,開啟氣泵,手握噴槍,清除掉電池倉內的灰塵,保持車輛的干凈整潔,早已成為了每個公交駕駛員的“熟練功”與“必修課”,更成為了公交駕駛員們愛崗敬業、愛車護車的真實寫照。
徐州公交新區巴士公司駕駛員張衛東
張衛東,“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級“青年文明號”的一名五星級駕駛員,擁有“江蘇省交通技術能手” 徐州市五一創新能手、“江蘇省交通技術能手”等眾多殊榮。
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張衛東用心服務百姓出行已有多個年頭。對于電動公交,張衛東介紹,新能源公交車的使用,降低車輛碳排放、減少城市空氣污染、降低維修成本和燃油使用成本、降低公交車的噪音同時,還提高了乘客的乘車體驗,受到了不少乘客的好評。
銳意進取 變革創新
打造公交多元發展新典范
當然,在產品、服務領域的發展并駕齊驅,面對新時代衍生出的新需求,徐州公交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著眾多的“機遇與挑戰”。
從交通運營到定制化出行,從單一服務到功能型、多元化服務,如何進一步助力公交企業從服務型向功能型轉型升級?對此,徐州的公交想出了“新點子”、走出了“新路子”。至此,傳統意義上的公交車開始具有了更多職能,迎來了“角色變身”。
一方面,從重塑公交線網到加速構建“快支干”線,徐州公交不斷優化線網布局,主城區公交線路實現站點500米范圍全覆蓋,軌道站點接駁率由現狀83.3%提升至100%,兩網融合更高效。毗鄰縣(市)區公交通達率將達100%,徐州“跨省2小時通勤圈”基本成型。
為適應新時代發展,探索公交多元化發展格局,5月28日至6月8日,“徐州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展”,向各界展示“暢行徐州、品質公交”最新成果。
在通勤定制、校園定制、醫院定制、旅游定制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公交+教育”“公交+文旅”“公交+商業”“公交+園區”等特色定制。
一時間,通過細節裝飾與貼心配置,“婚慶迎親、戰友聚會、便民生鮮、快遞運輸、助老班車”等新型服務紛紛亮相,向社會傳遞新時代的公交“好聲音”,滿足百姓個性化的用車需求。
“未來,我們準備通過三年時間與努力,助力徐州公交發展再上新臺階,在提升我們自身硬件軟硬件條件的同時,全面提升各項服務指標,為公交都市建設發展,以及為民眾出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質服務。”曹震表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