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錦江區東大街與天仙橋北街路口,由西往東方向,隨著車道減少,呈現“瓶頸”形狀,曾一度“扼住”早晚高峰的車流。近期,隨著該段部分公交車專用道取消,有不少過往市民反映,“回家的速度都變快了。”
5月30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面向社會進行了優化成都市公交專用道問卷調查,再度引發熱議。有市民建議平峰時段向社會車輛開放公交車專用道,也有人認為只用取消“瓶頸”路段的公交車道就行,但也有網友堅持保留現有公交車道,“保障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等。
在機動車保有量達600萬輛的成都,交通共治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面對新環境、新問題,記者通過實地探訪、梳理,并對話交通參與者、城市交通方面專家等,收集到不同領域、不同角色關于優化公交車專用道的“聲音”,這些“聲音”能否為破解部分道路的擁堵問題,提供一個可行方案或方向呢?
現場探訪
瓶頸路段取消公交車道后
擁堵有所緩解
當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東大街與天仙橋北路交匯口,走訪中了解到,該路段到一環路原有的“公交車專用道”已經取消有一段時間,道路兩頭以及道路中間設有多處“公交專用道臨時取消”的標識,地面上“公交專用道”標識也已被清理。
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這條路是一條主干道,車流量很大,尤其是每天上下班回家時比較擁堵,社會車輛的道路堵滿了車,但一旁的公交專用道卻十分“空閑”,“前方路口拐個彎就能到家,由于不能借道公交車道行駛,就只能排行在車流中。”
“取消公交專用道后,能感覺到擁堵情況有一定的緩解,能早十多分鐘到家。”他說,作為駕駛員他支持像這樣車流量大的“瓶頸”路段取消公交車專用道,“讓路于民,改善城市擁堵。”
多方聲音
希望平峰時段和周末
能借道公交專用道
在城市交通中,公交車道與社會車輛道路有時確實存在一邊空閑一邊擁堵的情況。對此,有網友建議,早晚高峰期公交車道專用,平峰時期其他車輛可以借道;也有網友建議,由于節假日不限行道路比上班時更堵,希望節假日能開放公交車道。
在今年成都兩會上,多名政協委員對此也提出建議。成都市政協委員舒澤亮建議,分區域設置公交優先道,逐步開放平峰、周末和節假日公交優先道使用權限。他建議在三環外及公交專用道有較大富余能力的三環內道路開展試點,設置公交優先道。公交優先道標識設置需顯著區分,例如在可能的駛入線路區段,用紅色標識公交優先道,以區分黃色標識的公交專用道。公交優先道早晚高峰公交專用,其余時間社會車輛可借道,并同步或逐步放開周末和節假日公交優先道使用權限。
成都市政協委員蒲虎建議,目前大多數公交專用道規定7:00至20:00禁止社會車輛通行,而這一時段中,很多時候一些公交專用道上并無公交車通行。優化設置和使用公交專用道,交管、公交、規自、城管等相關部門要深入實地調研,結合城市規劃、常住人口、交通流量以及所在區域市民交通出行方式和特征,科學設置公交專用道,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對所設置的公交專用道進行調整。
積極回應
交警部門多次回復網友
已推出多項措施
記者梳理發現,針對多方關于優化公交車道的聲音和建議,成都市交管局曾多次進行回復,并在近半年來持續推出了多項措施。
今年2月,成都市交管局通過網絡平臺回復,公交專用道是成都市實施“三網融合”戰略的重要舉措,在提升公交運行速度、提高公交吸引力方面成效顯著,因此認為暫不宜讓社會車輛進入公交專用道通行。下一步,將研究公交專用道管控模式調整方案,力爭最大限度發揮公交專用道的利用率。
今年3月,成都市交管局再次回復稱,將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精細化管理,調整公交專用道管理模式,采用:一、調整公交專用道起止點優化右轉并入車輛線型,結合公交車站站點設置延長右轉車輛借用公交專用道長度;二、取消“瓶頸”路段公交專用道等方式,提高公交車道利用率,在不影響公交車運行速度的前提下,緩解非公交車道擁堵壓力;三、從路段上下游路口的交通實際情況、公交車的運行情況及公交專用道對提升公交運行效率的實際效果等方面,以不影響公交車運行效率為基本原則,開展部分路段公交專用道調整的可行性研究。
專家建議
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
要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成都市目前設置的公交專用道,對于提升公交車輛運行速度和服務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隨著人們出行需求的變化、城市道路網絡的演變和城市交通結構的調整,有些公交專用道存在利用率偏低的問題。”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劉濤說。
如何進行優化?劉濤建議,公交專用道的優化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不能只從某個路段出發去做調整,而是要從整個城市交通網絡的角度出發,考慮對整個交通網絡通行能力的影響。“要對目前公交專用道的設置和使用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輔助決策、科學研判,保證公交專用道設置和使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劉濤說,公交專用道的調整應注重公交專用道的連續成網,通過打通現有公交專用道的斷點,構建一個連續成網的公交專用道網絡,形成一個公交快速通行網絡,真正發揮公交專用道的作用。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