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昌公交運輸集團在市交投集團的幫助和指導下,緊緊圍繞“減虧扭虧、降本增效”的工作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對外采取積極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創新公交產品,鞏固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末端市場等方式積極開展創收行動;對內采取壓縮管理層級及用工崗位,積極開展技術改造,盤活企業閑置資產等方式壓縮企業經營性開支的方式,雙管齊下取得了“降本增效”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一、強主業 優服務 爭市場優化企業組織架構,控制人力成本
在市交通局的指導下,根據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通過邀請行業專家召開線網優化論證會議等方式,對公交線網進行優化調整。截止6月底,共對7條公交線路進行優化調整,日均客運量恢復至59.23萬人次。通過線路優化共縮減營運里程52.6萬公里,預計節約營運成本約390.29萬元。下半年還將陸續對21條線路進行優化調整,預計將縮減營運里程112.07萬公里,預計全年預計節約營運成本約831.54萬元。兩者相加,預計通過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可壓縮營運成本1221.83萬元。
推出特色公交產品,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抓住我市躋身網紅城市的契機,針對年輕人“特種兵”式旅游出行需要,選用外地旅客經常打卡的鐺鐺網紅車型,推出了“網紅打卡鐺鐺車”“暢游西湖公交專線”周末旅游專線等特色公交產品。通過特色線路將我市極具代表性的地標、景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性價比、好味道兼備的美食打卡地進行了串聯,實現了“交通+旅游”的完美契合。僅五一期間,“網紅鐺鐺車”累計運送游客6萬余人次,實現客票收入15萬余元。
二是根據節假日期間市民的出行需求和客流集聚地的變化,及時開通秋水廣場地鐵站至南昌之星、觀洲地鐵站至南昌動物園、銀三角地鐵站至原城紀等多條短途接駁公交專線。同時,為滿足市民夜間出行需求,開通了市民中心地鐵站至九龍湖公園夜間噴泉、灣里夜間燒烤專線等夜間專線。截止6月底,累計運送乘客近5萬人次,實現客票收入20余萬元,車公里收入較普通公交線路平均值提升101.55%。
拓展定制公交業務,提升邊際效益
利用“掌上公交”平臺,推出家校專線、家企專線、社區專線、旅游專線等系列服務,充分發揮現有車輛和人員的邊際效益。截止6月底,實現定制收入近4000萬元。其中,開通家校專線197條,日均服務1.5萬余名在校師生出行;開通家企專線140條,日均服務7.5萬名企業員工通勤;開通社區及旅游專線28條,日均服務3000余人次出行。
投運洪城樂行二期,鞏固末端市場
在南昌市中心城區“洪城樂行”共享電單車一期項目的基礎上,已于6月1日起在南昌縣正式上線了總數為1萬輛“洪城樂行”二期共享電單車項目。根據項目規劃,二期項目計劃建成超過2000個虛擬無樁電子圍欄站點,將覆蓋南昌縣城區主要人群密集場所。自項目分批投入運營以來,單車租借量穩步上升,單日收入最高近9萬元。據測算,二期項目穩定運營后,預計全年可實現增收1000萬元。此外為增強公共自行車用戶群體的黏性,于6月底推出了公共自行車免押騎行服務,進一步擴大了公益性用戶群體。據測算,該服務推出后,除將使10余萬戶群體收益,累計減少用戶押金成本2000余萬元外,還預計將吸引6.5萬新增用戶。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向安全要效益
進一步深化了對車載“主動安全預警系統”的應用,通過人臉識別和動作捕捉等高科技手段,加強了對駕駛行為的規范管理,取得了顯著效益。2023年事故起數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率為30.61%;百萬公里事故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35起,降幅率為41.18%;萬公里事故成本:173.42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0.12元,降幅率為74.25%。預估事故費用成本較去年同期對比減少267.74萬元。
6用足用好優惠政策,降低能耗成本
為將供電部門開始統一執行分時電價機制中高峰期充電單價與平峰期充電單價價差可達0.67元/度的優惠政策用主用好,采取了將各營運公司純電動公交車充電時段從高峰(下午17:00-23:00)轉入到夜間(23:00-次日凌晨5:00)進行“錯峰填谷”充電的舉措,確保車輛“谷峰充滿、平峰補電,杜絕尖峰充電”,最大限度節約充電成本。通過采取該模式,公交集團2023年上半年預計節約440萬元能耗費用。
二、挖潛能 強合作 提效益優化企業組織架構,控制人力成本
一是為更好收集市民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南昌公交運輸集團自4月1日起開通“82164546”服務熱線,并在新熱線建設中改變了原有服務熱線外包模式,采取了自主購置服務軟件和招募服務人員的方式,大幅降低了服務熱線運營成本,預計熱線建成后,通過集約用人,年均可節約勞務外包成本300萬元。
二是啟動南昌公交順道自行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工作,通過壓縮管理層級預計可減少人力成本50萬元;
三是2023年較2022年減員171人,預估直接節約人力成本3182萬元。
大膽嘗試技術改造,節約購車成本
為了將企業寶貴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在科學延長車輛使用壽命上大膽進行技術革新。通過采用對即將進入淘汰期但車輛技術情況相對較好的部分老舊車輛的三電系統和車廂、底盤等關鍵部件進行技術改造的方法,合理提高車輛使用年限,節約車輛購置資金,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目前,該技改方案已進行了小規模改造驗證并取得了成功,即將進入推廣階段。根據前期試驗的情況來看,在完成約100輛車輛的技術改造后,預計全年可節約車輛購置資金4000萬元以上。
積極開展外部協作,爭取市場份額
一是我司與江投能鏈集團通力開展加油站租賃經營合作,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成功辦理了昌南加油站對外經營性證照,使我司具備對外經營資質的加油站點達到5家,年新增租金收入近360萬元;
二是石油公司主動出擊,與南昌龍頭港碼頭有限公司建立了供油合作關系,通過開展小配送服務,年均新增產值預計超100余萬元。此外,還利用“小配送”服務協助軌道集團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邊遠站點車輛用油難的問題。
三是自主開發了石油公司微信公眾號,并以此為平臺開展了“元宵節”“情人節”系列促銷活動,在競爭激烈的成品油零售市場上去的了較好的銷售業績。據統計,截止6月底,公眾號加油累計收入1068萬元,占外銷收入的11.92%;銷量為144萬升,占外銷量的12%。
盤活企業閑置資源,提升資產效率
將盤活閑置低效的公交場站的場地和站房資源作為減虧增效的重點來抓。
一是加快區位優勢較好的陽明路應急搶修中心、灣里公交樞紐站等限制房產的招租力度,合理評估市場價格,科學制定招租方案,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二是將市場價值較高的房產如公交營運中心、司馬廟公交宿舍等通過壓縮自用面積和調劑單位駐所等方式,實現企業優質資源變現,彌補主業虧損,預計可新增出租收益555萬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