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高溫下處于通風不暢環境中更是容易引發。輕度中暑者會感覺頭暈頭痛、口干舌燥,體溫迅速升高、心跳加速、面部發紅,嚴重者甚至會昏迷。中暑者體溫過高是最明顯的發病信號,一般其腋下溫度可達到41℃。此時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上衣扣、平臥休息。如遇乘客發生此類癥狀,最好立即撥打120送醫院治療;駕駛員要注意夏日多喝水、不熬夜、勞逸結合。
夏日消化系統疾病,是發病率較高的病癥,如腸炎、痢疾等。建議公交駕駛員夏季用餐要注意飲食衛生,杜絕生冷食物,并可在車上配帶藿香正氣膠囊、黃連素、諾氟沙星等常用消炎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高溫下駕車,駕駛員易心情煩躁,一旦遇到外界情況刺激,如:對方車輛擠壓占道等不文明的交通現象,容易引起“路怒”,發生行為過激。作為道路交通服務窗口,建議公交駕駛員平穩行車、堅守職業道德,遇到外部的交通擁堵等問題,多想想家里等你回家的親人,這些所謂的急躁情緒也就可以自行排解。
高溫天氣容易引起電動機或發動機過熱,因此,高溫天氣應加強對車輛電動機及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檢查、保養,駕駛員每天要認真檢查節溫器、水泵、風扇的工作性能,損壞的應及時修復;要經常檢查車輛的高、低壓線路是否短路或老化,插頭是否松動;蓄電池充電量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特別注意檢查輪胎磨損程度和輪胎氣壓等狀況,及時剔除夾雜在輪胎縫隙中的鐵屑、碎石等雜物,延長輪胎壽命。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