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徐會杰在“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中介紹了北京市公共交通發展情況,并結合市民關心的公交專用道調整情況透露,北京公交專用道調整范圍將擴大,對具備條件的道路,周六日及節假日再放開一批,供社會車輛使用。
公交專用道調整后效果顯著
今年6月1日,北京市優化調整公交專用車道措施實施。調整措施主要為公休日和法定節假日,北京市三環主路及10條以三環路為起點的城市道路放射線的公交專用車道將允許社會車輛通行,10條道路包括3條高速公路、3條城市快速路和4條主干路。
調整措施已經實施近兩個月,效果如何?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徐會杰表示,交通部門對試點的效果組織了跟蹤評估,就評估和各方面的反映來看,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社會車輛節假日的出行更加順暢,如三環路高峰時段小客車的運行速度提高了21%。雖然公交車的運行速度略有降低,但是總體來說影響不大。道路的通行效率有效提升。”徐會杰說。同時,本次調整對一些集約化出行的車輛開放公交專用道,比如單位的通勤班車。交通部門對十幾家使用通勤班車的單位進行回訪,大家表示上下班通行的時間都縮短了10-30分鐘不等,效果非常明顯。
將繼續擴大公交專用道調整范圍
第一批公交專用道優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市民關心,后續公交專用道還會怎樣優化調整?
對此,徐會杰表示,本次的優化調整主要是在堅持公交優先戰略的前提下,兼顧效率和公平,最大限度用好道路資源。按照“漸進、穩妥、有序”的工作原則,分步推進,成熟一批實施一批。
交通部門將繼續擴大公交專用道調整范圍,對具備條件的道路周六日及節假日再放開一批,供社會車輛使用。同時,對部分專用道的使用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此外,繼續完善公交專用道,對一些斷點,進行織補,推動公交專用道連續成網,將公交車的速度“提起來”。
公交地鐵接駁換乘將更加方便
除了調整公交專用道,公交和地鐵接駁換乘的便利性也是北京市一直關注的問題。公交和地鐵是公共交通出行的組合拳,其中公交主要服務于中短距離運輸,地鐵主要服務于中長距離運輸。
徐會杰說:“在公交、地鐵兩網融合上,我們還是要做好加減法。減法是盡可能減少與軌道重復、長距離、效率不高的公交線路;加法是增加與地鐵接駁的微循環線路,解決地鐵‘最后一公里’問題,這些年,我們新增、調整了200多條的接駁地鐵的公交線路。”
同時,進一步做好公交和地鐵站點融合。徐會杰表示,交通部門的目標是地鐵和公交站的接駁距離不超過50米。通過這幾年的持續優化調整,目前接駁距離在50米以內的車站占比已經達到了85%。下一步,還要進一步優化,提升公交地鐵換乘的便利性。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