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記者從鄭州市公交線網服務提升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鄭州市公交線網服務提升方案出臺,這意味著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將更加便捷。
今年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發布了《中國城市地面公交服務評價研究報告(2021)》,對全國43個城市和44家公交企業進行了綜合評價,在成都、天津、重慶、西安、南京、青島、鄭州、杭州、武漢等9個新一線城市中,鄭州公交排名位居前列。
據介紹,目前鄭州公交呈現六大特點:
持續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構建了以“快、干、支、微”四級公交網絡為主體和以定制公交、通勤公交、夜班公交、旅游公交等為輔助的公交線網格局。
堅持公交地鐵融合發展,先后開通了82條社區接駁巴士線路,進一步強化了與地鐵的換乘銜接,初步形成了公交地鐵“兩網融合、一體出行”的服務體系。
加快快速公交系統建設,布局了“4主71支”國內規模最大的快速公交服務網絡,啟動建設東三環智能網聯快速公交、隴海路東延西延快速公交,即將形成“兩橫+三環+多放射”的快速公交系統。
堅持綠色發展,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新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的發展目標,并購置了323臺氫燃料公交車輛,為“雙碳”戰略實施和氫能產業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堅持數字賦能,建立了集支付寶、微信、銀聯閃付于一體的掃碼支付方式和“六位一體”的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全面使用了智能調度、智能排班等技術,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公交出行體驗。
堅持服務創新,推出了“樂購巴士”“樂游巴士”“響應式停靠服務”等運營服務模式,全面推廣“曹瑞娟工作法”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為老年人讓座”“禮讓斑馬線”等服務已經成為全國公交行業內的鄭州標志,也為鄭州市連續蟬聯“國家文明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
面對城市發展新趨勢和人民群眾出行新需求,鄭州市委、市政府對推進城市公共交通更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系統安排部署,鄭州市交通運輸局和公交集團以公交線網改革為重點全面推動公交服務提升,于2021年聘請深圳市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市公交線網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梳理公交線網存在的問題,重點就公交線網布局優化、公交地鐵兩網融合、市民出行效率提升提出解決方案,并邀請行業專家評審論證,最終形成了《鄭州市公交線網服務提升方案》。
《方案》結合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按照“定骨干、增接駁、降重復、強覆蓋、優服務”的工作思路, 結合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布局,打造高頻骨干公交線網,構建與地鐵深度融合、換乘便捷的接駁線網,全面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對中心城區重復度較高的公交線路進行精簡,加強對城市外圍新建區域的線網覆蓋,為所有市民提供均等化的高品質公交出行服務;針對市民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出行需求,對“公交+互聯網”進行全面優化,推動私人交通出行轉向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構建良性的城市交通發展格局。
附方案具體內容:
《方案》設計的初衷是在小汽車、電單車等私人交通迅猛發展、軌道交通成網運行以及疫情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的背景下,適應人們交通出行的新變化、新需求,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品質和服務效率,形成公交與地鐵融合發展、銜接順暢、便捷高效的一體化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方案》的制定以融合發展、精簡節約、高效穩定為基本原則,提出構建“骨干+接駁+多樣化”的多模式、一體化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是對現有的地面公交線網的一次全面、深入和系統的優化。
《方案》根據我市路網特點和客流走廊分布特征,打造一批高頻骨干線(包括28條通達性高頻骨干線和19條聯絡性高頻骨干線),作為軌道交通、BRT主線的補充,加密公共交通骨干網絡,滿足客流走廊通達性乘客的公交出行需求。高頻骨干網絡將覆蓋城區75%的人口和工作崗位,在高頻骨干網絡內出行,乘客將獲得3-5分鐘的高頻公交服務。
《方案》重點優化公交與地鐵重復及公交自身高度重復線路,優化后公交與地鐵重復較大線路減少53%以上,公交線路之間重復較大線路減少45%以上,中心城區均衡出15%左右的運力對骨干線路進行加密及投放到公交服務相對薄弱的外圍區域,實現同等投入的提質增效。
《方案》重點解決了公交與地鐵的銜接問題。擬采用6-8米小型公交車輛,以地鐵口和社區為依托開通社區接駁線路,社區接駁巴士線路將突破100條,實現“地鐵送到站、公交接到家”的目標;增開夜班線路并對現有線路的運營時間進行調整;通過建設接駁微樞紐、遷改公交站位、公交與地鐵信息互聯互通等措施,提高公交與地鐵接駁的便捷性,實現公交與地鐵的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
《方案》針對低客流區域低頻線路存在的公交服務覆蓋不到位、供需不匹配、等候時間過長、車輛無效空駛等問題,借鑒外地城市好的經驗和做法,開行“隨需而至”的網約公交,實現公交精準服務。
《方案》提出創新公交服務模式,推行響應式停靠,并在具備條件的線路提供時刻表服務,不斷提升公交運行效能。通過響應式停靠和公示線路“班次到達點”,給市民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公交服務,讓市民可以“按需停站”和“掐點乘車”。
《方案》注重滿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深挖公交多元化服務市場,積極打造“樂購巴士”“樂游巴士”“假日文旅線路”、校園公交等特色線路,充分滿足市民出行新需求。
《方案》實施后將形成結構更清晰、銜接更順暢、運行更經濟、服務更優質的“骨干+接駁+多樣化”的公交服務體系,骨干線路服務主要客流走廊,準點可靠;接駁線路滿足縱深覆蓋、便捷換乘;特色線路公交滿足品質化、多樣化出行需求,方便靈活;和軌道交通一起形成銜接順暢、優勢互補的公共交通系統,共同滿足市民的美好出行需求。
《方案》將從8月份開始實施,擬采取“多批次分步實施”方式穩步推進。每批次實施前公交集團將通過媒體專欄、服務熱線、志愿者進車廂進社區等多種方式向廣大市民朋友宣傳和征求意見建議,充分做好方案宣傳、市民問詢等工作,并結合市民意見建議進行適當調整,希望市民朋友們踴躍參與,為公交的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