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作為一種綠色能源,被譽為21世紀最清潔能源。近年來,隨著氫能利用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持續增大,氫能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氫能已經納入我國能源戰略,成為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特別是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指引下,發展氫能源是促進城市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路徑。近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青島市加氫站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專項規劃》),在七區三市范圍內,規劃布局公共加氫站80座。
打造國際化氫能都市
早在2020年,山東發布《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中就曾提出,在青島打造“東方氫島”品牌。同時青島市也是全省“氫進萬家”工程四個示范城市之一。而在2020年發布的《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中也提出,在未來10年將青島市發展成為國際化氫能城市,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除此之外,《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也曾明確,增加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進氫能等新型能源應用,提高能源消費低碳化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專項規劃》提出,通過適度超前布局,科學引導加氫站建設,率先在交通領域實現突破,引領青島市氫能基礎設施大發展,打造國際化氫能都市,建設“東方氫島”。總體規劃方面,此次《專項規劃》提出,要加速融入省域“兩橫兩縱”干網框架,打通濟南—青島橫向走廊的“最后一公里”,同步構建以青島為中心的“一軸三線”膠東加氫圈,推動膠東半島加氫網絡一體化發展。同時將在市域內組建“一環兩翼三港四軸”的加氫體系,即以膠州灣為中環,以西海岸和東岸為兩翼,以前灣港、董家口港和膠東空港為核心節點,沿國、省道(S219、G204、G228、濱海大道)建立四條軸線向市域延伸,形成觸及全域的加氫脈絡。
規劃布局公共加氫站80座
詳細規劃方面,《專項規劃》在“雙碳”發展背景下,根據國家汽車產業發展目標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預測2035年青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總量達到2.6萬輛,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布局公共加氫站80座。其中,近期將結合周邊用戶需求,布局規劃加氫站14座。同時,為加快加氫站的示范推廣,結合具備條件的公交場站、港口、工業園區等建設自用站11座,站點總計25座。在氫源保障方面,近期麗東化工、青島煉化、海灣化學和金能化學等工業副產氫產能10.9萬噸/年,可滿足青島市2.6萬噸/年的用氫需求。遠期加速由“灰氫”向“綠氫”的跨越,積極引入核電和風電制取的“零碳”氫源。推進站內制氫加氫站的試點建設,培育“制—儲—加”一體化應用模式。
青島市加氫站布局專項規劃
總體規劃
●加速融入省域“兩橫兩縱”干網框架,打通濟南—青島橫向走廊的“最后一公里”,同步構建以青島為中心的“一軸三線”膠東加氫圈,推動膠東半島加氫網絡一體化發展。
●在市域內組建“一環兩翼三港四軸”的加氫體系,即以膠州灣為中環,以西海岸和東岸為兩翼,以前灣港、董家口港和膠東空港為核心節點,沿國、省道(S219、G204、G228、濱海大道)建立四條軸線向市域延伸,形成觸及全域的加氫脈絡。
加氫站建設
●預測2035年青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總量達到2.6萬輛,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布局公共加氫站80座。其中近期將結合周邊用戶需求,布局規劃加氫站14座。
氫源保障
●近期麗東化工、青島煉化、海灣化學和金能化學等工業副產氫產能10.9萬噸/年,可滿足青島市2.6萬噸/年的用氫需求。
特別推薦:? ?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