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布局卡車市場后,特斯拉又將目光轉向了客車領域。
近日,有外媒爆料稱,特斯拉計劃推出一款全尺寸電動客車,該車將基于全新平臺打造,并在整車設計、驅動系統和架構等方面大量借鑒Semi電動重卡。
在乘用車領域,特斯拉一直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的風向標。如今,若特斯拉電動客車強勢推出,能否再度引領電動商用車市場風潮?
生產客車并非心血來潮
其實,早在2016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就曾公開表示,在特斯拉總體戰略規劃中,除了為用戶提供消費級汽車產品外,還會推出兩款純電動商用車,分別為重型卡車和城市客車。
2020年,馬斯克又在社交平臺上透露了他對電動客車的暢想,盡管該內容隨即被刪除,但由于其隧道挖掘公司項目已具備公共交通運輸條件,而電動客車恰好可以用于隧道間往返通勤,因此業界猜測特斯拉電動客車量產應用已不再遙遠。
然而,事情并沒有朝預想的方向發展。特斯拉在推出大型電動貨車Semi以及電動皮卡Cybertruck之后,卻遲遲未有電動客車發布的消息,這也讓該車型“胎死腹中”的猜想不脛而走。
“根據多方發布的信息,特斯拉并未放棄電動客車的投放計劃。目前,特斯拉正在部署自動駕駛車隊以及隧道交通運輸,電動客車很可能將與這兩個項目結合發布。”公共交通學者王健說道。
據悉,提升公共交通效率一直是馬斯克的愿景和目標。近期,特斯拉也明確表示,為改善交通擁堵問題,公司將打造一款全尺寸電動客車,為市民提供多元化出行解決方案。
“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特斯拉在新能源乘用車行業成績斐然。在此基礎上,探索和拓展新的產品線,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使用需求,無疑是十分正確的做法。不僅如此,特斯拉欲打造電動客車,也為客車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王健表示。
能否再續特斯拉乘用車神話
雖然布局客車市場仍處于初期階段,但特斯拉已正式開啟商用車領域的新征程。那么,此次它能否再續乘用車神話?
王健認為,在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優勢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電控系統、平臺升級以及造型設計方面均具備前瞻性和創新性,這些都將有助于其在電動客車市場上取得成功。
“不僅如此,特斯拉在乘用車領域的亮眼成績,也為其布局客車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品牌信譽和口碑優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表示,隨著城市擁堵的不斷加劇,公共交通領域對于高效、環保的電動客車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各國政府對于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強,這些利好因素都為特斯拉深耕電動客車市場提供了助力。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告訴記者,在電動客車領域,特斯拉的競爭優勢雖然并不突出,但長期來看,它可以通過交通模式的變革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引入,打開客車市場新空間,進而不斷做大做強。
采訪中,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在電動客車市場上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
首先,與乘用車市場相比,客車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對于特斯拉而言,不僅要解決量產交付問題,未來還要應對市場的激烈競爭。畢竟,在特斯拉謀劃布局電動客車時,沃爾沃、奔馳等國際商用車制造商以及國內客車企業已在多年前就推出了針對不同市場的電動化車型。
其次,電動客車的購買成本是其規模化應用的“攔路虎”。由于電動客車動力電池配裝量較大,因而整車售價也會相對較高,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市場需求。對于特斯拉來說,除了要打造先進性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將“經濟賬”搞懂、學精,這樣才能真正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力。
除此之外,特斯拉還需完善和解決充電設施和里程焦慮等問題。電動客車的續駛能力和充電設施的覆蓋范圍將直接影響其在市場上的應用和推廣。因此,特斯拉需要與配套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加強充電設施的建設與優化,以提高產品的使用便利性和市場接受度。
“總體來看,特斯拉生產電動客車取得成功的幾率很大,但也會面臨一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需充分發揮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和技術實力,加強與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合作,優化生產流程和降低成本,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陳世平說道。
是否會進入中國市場
特斯拉聚焦打造電動客車,也引起了業內對該車型未來進入中國市場的猜想。
在陳世平看來,不能小覷特斯拉電動客車或將入華的影響。以乘用車市場為例,特斯拉進入中國后,汽車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格局也在加速重構。如今,商用車行業的技術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所以上述歷程很可能會重現。未來,如果特斯拉電動客車實現本土化生產,售價可能會像其乘用車一樣,擁有很大的下探空間,這會給國內客車企業帶來較大沖擊。
“實事求是地說,無論是在可靠性、舒適性還是技術先進性上,特斯拉都有著突出優勢。”王健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內客車市場,除幾家頭部車企外,大部分企業還在延續“零部件攢車”的模式,同質化程度較高,更是鮮有自研技術。如果未來特斯拉電動客車進入中國,將對我國客車企業構成一定威脅,或將撼動客車市場格局。
誠然,特斯拉優勢依舊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客車市場更為復雜,即便強如特斯拉,也可能會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
“未來,特斯拉電動客車若想在中國市場爭得一席之地,的確需要面臨諸多挑戰。”鐘渭平表示,產品只是打開市場的敲門磚,對于特斯拉而言,還要盡可能地適應國內的市場環境,比如國內客車業務相對繁雜,關聯性很低,需要處理各種突發事件,而且不可控的事情很多,沒有規律可循。不僅如此,城市客車市場還是一個強關系、強資源的行業,政府資源、行業資源、客戶資源都需要去開拓和維系。同時,我國客車市場還是買方市場,在銷售過程中,客車企業通常難有主導權,因此“點單”現象頻現。除此之外,進入中國市場后,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品控標準,也是其面臨的挑戰;在產品后續的開發上,如何結合中國的地域特征及市場需求,開發出符合中國市場應用場景的車型,更是其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的取消,以及市場驅動力減弱,新能源客車銷量受到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行業在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安全和運營問題,短期內抑制了用戶的購車需求。若未來特斯拉電動客車進入中國,如何撬動、盤活市場,也是其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某客車企業負責人說道。
此外,王健還提醒道,中國車企在面對海外企業競爭時,切記要把握好發展節奏。“國外企業先進的造車理念和技術水平,是值得國內客車企業借鑒和學習的,對新能源客車發展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未來,國內客車企業如果想要在競爭中勝出,必須苦練內功、補齊短板,加快產業鏈整合,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新能源車型的正向開發上,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創新商業模式,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只有不斷提升核心實力,掌握新能源商用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才能應對即將到來的市場競爭。”他說。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