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車展獲悉,長沙汽車客運站車次減少、海口汽車東站謀劃多元業態、廣東佛山4個汽車客運站宣布關停……近年來,多地宣布汽車客運站停止運營或搬遷轉并,引發關注。
汽車客運站作為城鄉客運車輛出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在,汽車客運站車流人流涌動的熱鬧景象已不多見,冷冷清清、門可羅雀成為不少客運站的現狀。旅客數量下滑、經營效益下降、運營成本增加,汽車客運市場發展遭遇“寒冬”。
汽車客運站“遇冷”,一方面是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人們出行選擇更加多樣化,飛機、動車、出租車、網約車等出行工具基本滿足了旅客從長途到短途的各種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是私家車日益普及,逐步壓減了旅客乘坐客車出行的需求空間,導致客源大幅減少。
供求關系決定了汽車客運市場的變化。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有2800余個,客運業務普遍收不抵支,僅約20%汽車客運站通過“以商養站”等方式實現盈虧平衡,轉型發展需求日益迫切。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汽車客運站,在發展困境前該何去何從?
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必須認清現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和廣大汽車客運站點應及時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將車輛、站點、人員等進行整合,按照宜站則站、宜點則點的原則,優化客運站空間布局,推動從大站集散向多點串聯轉變;合理調整存量規模,有效利用客運站點的閑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各地情況不盡相同,汽車客運站在轉型發展上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創新發展路徑。針對各地客運情況的不同特點,拓展站點服務功能,建設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新型客運站點。比如,拓展貨運物流、郵政快遞、汽車租賃、文化娛樂等服務,擴大汽車客運站經營服務范圍,提升造血增收能力;針對當前旅客多元化出行需求,提供便捷化、定制化的客運站點服務。比如,開通網絡預約功能,減少旅客候車時間;打造個性化的“微客運”平臺,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品質,更好滿足旅客出行新變化。
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還離不開政策資金的扶持引導。對于出現經營困難的汽車客運站點,要綜合研判,從政策、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特別要注意保障農村地區群眾的基本出行需求。同時,要采取相應政策措施鼓勵客運站發揮企業主體責任,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推動汽車客運站平穩轉型。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