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的布局數量決定了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發展規模和滲透程度。今年以來,全國多個省市都通過出臺針對性政策加速加氫站建設,提振了加氫站產業鏈發展的信心,多地加氫站建設發展步伐提速。
近期寧夏、浙江、安徽、中國臺灣、河北、江蘇、內蒙古等地紛紛傳來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的好消息。詳情如下:
寧夏:寧東2座加氫站全部中交
10月10日,全國最大的“新能源+制氫”耦合化工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國華投資(氫能公司)寧夏分公司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項目棗泉加氫站建成中交,至此,該項目所含兩個加氫站(永利加氫站和棗泉加氫站)已全部順利中交。
棗泉加氫站站內設置氫氣長管拖車位2座、2臺氫氣壓縮機、2組儲氫瓶組(總儲氫量778.68公斤)、2臺加氫機等設備。遠期預留87.5兆帕管束式儲氫瓶組2組;加氫規模為1000公斤/天,投運后每日可為5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提供加氫服務。
永利加氫站站內設置45兆帕管束式儲氫瓶組6組,總儲氫量1557.36公斤,遠期預留87.5兆帕管束式儲氫瓶組2組;設置氫氣長管拖車位2座,單輛氫氣長管拖車水容積24立方米。加氫站用電來自12萬千瓦光伏綠電,所制氫氣為綠氫。正式投運后,每日可為15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提供加氫服務,加氫規模達3000公斤/天。
浙江:溫州、海鹽首座加氫站完工
9月21日,由中國石化浙江石油溫州分公司與溫州市交運集團能源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的溫州首座加氫站雙嶼加氫站正式竣工,并投入試運行。據了解,雙嶼加氫站配備了一套固定瓶組,3個儲氫瓶,現場配備2臺加氫機,10分鐘就能夠加滿1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最大日加氫量可達1040kg,確保10輛車運行15000公里以上。
9月,海鹽首座氫能源綜合服務站——空氣化工產品(浙江)有限公司商業加氫站項目順利完工。該項目總投資1854.7萬元,是美國AP項目的配建項目,為二級加氫站,主要經營加氫零售業務、站內便利店等相關的銷售服務,為氫能公交車和出租汽車進行加氫,日加氫能力可達1000千克,年氫氣消耗量為四百萬Nm3,即360噸,每日可滿足100輛氫能公交車運行。預計將在10月份取得充裝許可證及營業執照,并投入使用。
安徽:阜陽市首個液氫加氫站將開建
9月,阜陽市發改委對阜陽市首個液氫儲運型氣氫加注示范項目進行核準前公示,項目建成后將可為氫能源車提供加氫服務。該項目位于阜陽市潁東區煤基產業園,項目單位為阜陽中科富海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據悉,該加氫站具備35MPa和70MPa加注能力,站內液氫儲量≥1000kg,峰值加氫能力≥1000kg/天,氫氣加注能耗≤2.00kWh/kg-H2,并完成液氫加氫站示范運營。工程總投資約3000萬元。
中國臺灣:首座制氫加氫一體化站簽約
9月,蘇州鑫思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簽約并EPC承建中國臺灣首座制氫加氫一體化站,為臺積電光刻機供高純氫。
在本次合同中,鑫思創將為臺灣客戶構建一套制氫、加氫一體化站,包括整站規劃、設備供應、安裝調試及后期運營等。實現了制氫系統、壓縮系統、儲氫系統、加氫系統四位一體,從而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低的運營成本,同時,氫氣純度高達99.9999999%,將直接供應臺積電光刻機項目。
河北:唐山、雄安首座加氫站落地
9月,中集安瑞科旗下安瑞科(廊坊)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中標河北唐山首座商業化加氫站,預計年底建成投運,建成后加氫站日加氫量為4000公斤,能夠為近133輛49噸氫燃料重型卡車提供加注服務。
7月28日,由國家電投河北公司(雄安公司)投資建設的雄安新區首個加氫站項目——容東綜合加能站正式開工。該項目占地面積1900㎡,為固定式三級加氫站,日加氫規模1000kg,氫氣加注壓力35MPa,采用長管拖車外供加氫工藝,配置2套加氫機、2套氫氣壓縮機、1套儲氫瓶組。項目投運后,將為雄安新區重型卡車、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及其他氫燃料車輛提供加氫服務。
江蘇:宿遷加氫站快速投運
7月27日,隨著第一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江蘇省宿遷石油公司沭陽開發區加氫站內完成氫氣加注,標志著沭陽開發區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作為宿遷石油公司屬下首座加氫站,從建設到依法合規投入營業,歷時60天,首日售氫185.17kg,創加氫站建設投營最快紀錄。該站每天可為40臺氫能公交客車提供加氫服務,日供氫能力達500kg。
內蒙古:中石化內蒙古首座加氫站投運
6月29日,中國石化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座加氫站——內蒙古石油分公司烏海緯七街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緯七街加氫站位于烏海市海勃灣區,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有橇體增壓裝置1臺。目前該站主要為烏海市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注氫能,日加注量達300公斤,每日可為烏海市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注氫氣,加注滿氫能后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可續航240公里。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