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等9部門和單位共同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進一步加強對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政策支持。本期策劃聚焦公交企業面對經營之困,主動采取的各項運營舉措,并邀請專家針對《意見》提出的方向給出具體建議。
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公交車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車輛采購和維護、燃料費用、駕駛員工資和保險等方面。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一輛標準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的購買成本往往不低于百萬元。同時公交車的維護和保養也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包括定期保養、零部件更換和車輛維修等費用。
城市交通擁堵、燃料價格上漲、維修成本增加以及人員管理等問題都會增加公交車的運營成本。
不少公交企業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工成本一直是公交公司的主要成本支出,同時也是無法節省的支出。人員和車輛是公交企業的運營之本,可車輛越多,人工成本和燃料成本就越高,目前正面臨車輛多客流少的情況。“三年疫情造成的客流大幅下降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就更加凸顯維持人工車輛等開支的壓力。”一位公交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還有企業表示,互聯網高速發展讓市民的消費與出行行為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很多短途的出門采購需求可以被網購或即時配送所滿足。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鮮明的公益屬性,采取政府指導下的低票價政策,地方財政應當給予公交企業補貼補償。然而近年來地方財政同樣面臨壓力,讓公交企業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
提高公交可靠性與可及性是關鍵10月10日,江西鷹潭試運行了健康醫療專線,直達醫院門診部,受到乘客的一致好評。近年來,多地公交企業推出定制公交、微循環公交、通學公交,提升公交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吸引并留住乘客。
湖北省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城市公共客運管理處處長蔡少渠提出:“目前有少部分城市允許公交車開進醫院和校園,這大大提升了公交可及性。政府和相關單位如果能夠給公交更多的空間和便利,也將有助于公交企業提升服務質量,吸引客流。”
此外,地面公交也有非常多不可替代的優點和特性需要被發掘宣傳。許多習慣乘坐公交車出行的乘客表示,相較于乘坐地鐵,乘坐地面公交會感覺車內空間寬敞,通風更好,有座位的可能性也更高。不僅如此,一些乘客提出乘坐公交車更利于觀賞城市景觀,如果去外地旅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坐公交會更愜意。蔡少渠對此觀點表示贊同,他說:“地面公交在這方面的優勢是軌道交通難以替代的,企業在宣傳和經營時,也要發掘這部分特性,滿足多種出行需求。”
程世東也建議,地面公交在接入導航平臺或MaaS平臺時要突出自身優勢。平臺在平等對待各種交通方式的前提下,盡量為用戶的多種出行需求考慮,如少步行、少換乘、優選地面公交、景色好等一系列需求,提供更精細化的出行方案,可以將公交的優勢體現的更加明顯。
宜昌通過發展BRT來提升公交可靠性。
多場景服務拓展增收渠道此次《意見》將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目標定位于“健康可持續”,明確了五方面共15項政策舉措,給不少公交企業開展多元化服務提供了信心。
為提高收入,很多公交企業開展跨界經營,從“火鍋巴士”、婚車巴士、公交便民驛站……越來越多的公交企業在嘗試多元經營。“這些探索過程都非常可貴。”蔡少渠還提出,公交企業要有一些互聯網思維,學習互聯網企業如何去洞察用戶的需求,不斷吸引乘客,完善以公交運營服務為核心的多種場景化服務,發展出公交文化。
《意見》還提出,要加快落實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政策,從積極推動新增用地綜合開發、因地制宜實施既有用地綜合開發、建立用地綜合開發收益反哺機制。
目前一些公交企業多方面拓展增收渠道,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但大多營收項目規模不大、市場競爭力不強,未能形成對主業的有力補充和支撐。
對此,程世東指出,政策的本意是希望企業可以把土地的價值深入挖掘出來。現有的公交用地作為商業經營或其他形式多種經營,盈利會更多。但要注意到,土地開發經營難度大、周期長,需要政策來界定用地性質給予經營空間。選擇土地開發經營的策略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道路,因此企業要從結合主責主業的方面多加考量。
近日,北京公交集團開放21處場站、366個車位進行有償錯時共享。這一舉措是公交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規模小、操作簡單、貼合民生的土地經營策略。北京、深圳、廣州、青島等地也將公交充電站面向社會開放。
北京田村半壁店公交場站內的錯時共享停車位。
一旦企業開始嘗試自我造血,無論是大舉措還是小創新,都有益于將政府補貼輸來的“血”留住,維持公交企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