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597公里的普通國省道,高效養護管理有何妙招?煙臺公路有個“智慧大腦”。10月26日,全國在役干線公路基礎設施與安全應急數字化試點工作集中調研會在煙臺開展。交通運輸部、山東、山西、北京等20余個省市交通管理部門以及行業專家參加會議,共同探討公路基礎設施與安全應急數字化、智慧化提升發展問題。作為東道主,煙臺公路數字化工作成果獲得了廣泛認可。
在成果展示環節中,一個小黑盒最為“吸睛”。這套設備是煙臺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與高校合作研發的車載智能巡檢系統,主要由一個盒子大小的黑色主機、攝像頭和取電器組成,將其搭載在客運車輛車前,隨車運行時會自動識別多車道路面缺損、路面異物、積水積雪、擺攤設點等,并會實時將問題推送給管養單位。
“這套設備體積小、成本低、易部署,算法精度達到了90%以上。”煙臺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李曉陽介紹,我市自2022年10月起,將其部署在50輛客運車和50輛公路巡查車上,平均日檢測里程約4000公里、發現問題幾千個,目前該系統累計檢測公路里程已達到130多萬公里。
地下有探測雷達,路上有車載智能巡檢,天上有無人機檢查……自2015年煙臺普通國省道智能化養護管理平臺投入使用,我市公路數字化轉型已經邁向3.0時代,實現了監控巡檢無人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養護管理精細化、輔助決策智慧化。
有了平臺這一“智慧大腦”的賦能,如今煙臺公路的人工月平均巡查里程減少25.3%,巡查油耗減少17.2%,平均修復周期縮短50%,巡查發現公路事件數量增加33%,養護作業效率提高30%,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年增長31.5%。“三減三增”,養護管理效能立現。
“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試點工作要突出創新性,緊跟新技術發展和創新應用趨勢,注重可落地的應用場景創新,帶動管理服務模式變革。”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吳春耕在研討會總結講話中指出,要加快推進在役公路數字化轉型升級,重點圍繞基礎設施數字化、養護決策科學化、養護應用智能化、出行服務品質化等4個維度,做好新型養護工程、智慧巡檢、災害數據、橋隧健康監測、標志標線數字化應用、國省干線感知體系、電子地圖、大數據應用等8項重點內容。
今后,煙臺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進一步探索創新,在公路全息感知數字孿生、基于AI視頻分析的橋梁健康監測等方面繼續發力,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升級,全力打造更多有標識度的科技成果,讓科技創新成為煙臺公路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