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客運站要消失了嗎?
這些年,長三角高鐵網絡越來越密了,私家車也越來越多,出行越來越便捷。不過,汽車客運站的日子似乎越來越難過了——有高鐵了,誰還乘大巴啊?
滬蘇通鐵路開通之前,江北城市與上海往來非常依賴蘇通長江大橋,這里的堵車也出了名。這些年,基本新開一條高鐵線,就伴隨著一些地方長短途客運站的式微。杭臺高鐵開通,途經嵊州、新昌、天臺等地,幾個縣城的客運站,客流眼見著就少了;滬寧沿江高鐵今年9月底開通后,從南京到上海沿途新建鐵路句容、武進、金壇、江陰站,一個月高鐵客流量就達130萬人次,可想而知,原本這幾個地方汽車客運站生意如何……未來可預期的,還有杭溫高鐵、滬蘇湖高鐵、甬舟鐵路等線路的通車,又要分走一批汽車客運站的客流。
汽車客運站曾是多少縣城和鄉鎮的人流核心,許多長途大巴,一頭連著大中城市,另一頭連著小鎮農村,逢年過節客運站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汽車站候車廳內擠滿了乘客,人們背著大大小小的包袋,端著熱氣蒸騰的泡面,盯著顯示屏上的信息,等待開閘檢票……這樣的場景,以后可能越來越少了——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公路營業性客運量達355.7億人次,而去年這一數據僅為35.46億人次,公路客運行業規模急劇萎縮。國內不少地方的汽車客運站正在合并、關閉,客運企業持續虧損,客運線路不斷減少。
汽車客運站真的要消失了嗎?
上海長途客運南站地下一層的售票處和候車室已經停用。
“客運站+”
30年前,南京中央門長途汽車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汽車站,如今已停止客運功能,車站成了企業包車的停車場,車站大樓則變身華東國際美博城,其中店鋪多為美容美發。
位于南京長江大橋北端的橋北汽車客運站,以前主要客流來自江蘇淮安、揚州及安徽滁州等地??瓦\關停后,二手車交易市場、家具家電和裝飾材料市場等業態進駐了車站大樓,并與江北的橋北商圈聯動發展。
還有南京市中心的漢中門汽車站,2022年該地塊進入南京第二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未來園區定位生命健康產業,將集聚醫療信息、醫療電商等企業。
揚州汽車客運東站的長途客運功能,已經整合至揚州東部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在客運樞紐鐵路、公路、公交可以“零距離換乘”,原來的客運東站閑置站房成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體驗展廳,比亞迪的標志很醒目。
杭州城東,九堡汽車客運中心曾是浙江最大的汽車站之一,如今乘客寥寥。曾經面積第一大的場地,如今重新找到用武之地。與稀少的乘客形成鮮明對比,大量人流則徑直走向由層高20米的候車大廳改造成的“冠軍一號”球館,這里有數塊高等級專業籃球場。
金華汽車南站也已經改造,老車站變身運動綜合體,包括足球、籃球、游泳、羽毛球、攀巖等項目,且配備餐飲美食、休閑娛樂等業態。
上海的長途客運南站也正騰出站內外閑置資源,打造室內羽毛球館和室外網球場,并在停車場設置充電樁,提供停車、充電等服務,未來還計劃開拓汽車美容、車輛維修等業務。
客運站在轉型,積極求變,也是為了求生存——思維還可以打得再開闊些,客運站可以多元化、綜合化發展,而不局限于做交通運輸樞紐,乃至不局限于做與交通相關的。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的通知》,優化客運站空間布局、等級結構和功能,合理整合調整等級客運站和便捷車站數量,加密停靠點設置,從大站集散向多點串聯轉變;同時合理調整存量規模,有效利用客運站點閑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畢竟,傳統汽車客運站往往位于人流集中的黃金地段,同時擁有豐厚的場站資源。人們常說“互聯網+”,其實“客運站+”也很不錯,在確??瓦\站旅客集散基本功能基礎上,增加特色商貿、旅游集散、物流集散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等服務功能。
上海長途客運總站周邊餐飲店有的掛上了門鎖,有的拉下了門簾。
“專線”
滬蘇通鐵路開通前,記者了解到,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已在考慮客運班車的個性化定制,包括市內通勤和蘇州、上海通勤包車等。當時,南通發往上海的客運線路多年來一直是效益最好的,但高鐵讓汽車客運從業者感到危機,一些人考慮把大巴車轉手賣掉。果然,滬蘇通鐵路一來,汽車客運量就減少——2019年,南通市區每天發往上海的客運班次總計100班出頭,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一期開通運營至今3年,南通往上海的客運班次僅剩不足1/3。
2019年1月寧啟鐵路南通至啟東段正式開通運營,南通與啟東鐵路直達,在此之前的2018年,南通往返南京公路客運達到頂峰,每天有51條線路、51輛車往返南京,如今,全南通跑南京的客運大巴,預計總共不足10輛。與之類似,2020年12月30日鹽通高鐵開通運營后,以往經常滿員的南通前往蘇北的客運班線,也基本趴下了。
但是,南通汽車客運沒有因此躺平——
今年10月16日,南通新增兩條前往上海的健康定制專線,由此南通開往上海的健康定制專線達到8條。
健康定制專線并不是新事物,幾年前南通、啟東就有通往上海的健康定制專線,說是專線,實際上就是轉換了一部分原本跑上海的客運班線的運力。南通到上海的專線上,采用的多是19座的中型車,主要想滿足不少南通人要去上海看病問藥的需求。
目前,啟東健康定制專線開行情況最好,2021年開通,定價68元/人,現在已能實現自身盈虧平衡,甚至稍有利潤。一般來說,從啟東去程上座率更高,基本保持在八成以上,而從上海回程基本在五六成。在暑假期間,從啟東去上海往往上座率達到100%,前往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的乘客挺多。
南通汽運集團副總經理姜偉杰就是啟東人,此前還曾在啟東分公司任職。他認為啟東距離上海更近,有地緣優勢,同時人文相近,當地人也非常認可上海的各方面資源,基礎客源較大。啟東這個江海末梢的區位擺在那兒,高鐵得繞南通市區,客運站還是有生意的。說著說著,姜偉杰不禁想起啟東客運站的高光時刻——2015年,啟東發往上海的公路客運量有150多萬人次,當年往返人員不下300萬,“相當于把全體啟東人運了1.5個來回”。
以醫療為突破口轉型的不只是南通,去年12月起,杭州與桐廬、新昌、天臺、浦江等浙江省內縣市開行“醫療專線”,將乘客送到省級大醫院就診,實現門對門服務,不必不同交通方式間復雜換乘,滿足就醫“剛需族”的要求,票價與城際客車一致。
健康醫療專線并非客車轉型的唯一答案,除此之外,南通還有其他新嘗試。
以啟東為例,2021年開通滬啟人才定制專線,經當地認定的人才乘坐班車僅需1分錢,同時于客運企業而言,可以精準找到客源、組織班車開行;于地方而言,則是花小錢辦了大事,承接著張江藥谷的產業、資源和人才溢出。2020年,家在上海浦東的江海松,來到啟東生命健康科技園創立南通惠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試劑研發與生產。近兩年日常通勤中,他很少開車,而是選擇到上海龍陽路地鐵站附近乘坐人才專線,全程大約1.5小時。因往返滬啟兩地人員較多,人才專線每日開行,上座率超七成,有些乘客會自費買票乘坐。今年9月啟東又開通第二條滬啟人才定制專線。
“公交化”
到“十四五”期末,我國高鐵網將基本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到那時長短途客運大巴的生意可能將更難做。但是,客運站和客運班車不會消亡,畢竟,它們有在夾縫中生存的優勢——一是靈活多樣、線路可定制,二是還要承擔偏遠山區和海島等地的老百姓的出行任務,有兜底作用。
今年10月14日,南通市區至張家港站兩條城際客運快線開通試運營,跨過長江,無縫對接滬寧沿江高鐵。這個線路目前看來是有生意的——由于不同線路列車時速和班次等因素,不少南通人前往南京最快的辦法是到張家港乘高鐵:從南通乘坐寧啟線到南京要2.5小時左右,從張家港站前往南京南站最快僅需1小時6分鐘。若開車去張家港,光是單程過橋費就要40元,而坐城際客運快線約1小時可從南通直達張家港站,票價僅6元。
姜偉杰判斷,未來通蘇嘉甬高鐵開通后,火車的線路和班次會有調整,在此之前,從南通前往張家港高鐵站的班車應該還是有市場的,未來將視客流情況及時優化調整班次、線路等。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蘇冬冬介紹,未來等南通新機場建設完成,可能會有更多張家港人到南通乘坐飛機,目前,張家港已開行多班前往南通興東機場的定制班線。
客運大巴公交化、定制化,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盡可能地門對門、點對點,這是長短途客運大巴的轉型方向之一。傳統的“定時定站定線路”,抹殺了公路客運的優勢,目前,多地客運站和客運班線,正從大站集散向多點串聯轉變,比如設置上下車站點,并與地鐵、公交樞紐結合,乘客即上即走。今年8月8日,上海至啟東定制班線試運營,與傳統省際客運班線最大的不同,是不再點對點,中途增加了上下客點,并在途中完成實名制和現場安檢。
就算撇開所有的不利因素,長途客運大巴總還是有乘客的——
時隔近5年,前不久,記者再次從杭州灣新區客運站乘坐客車,前往上海長途客運南站。5年前,經杭州灣跨海大橋駛往上海南站時,記者記得車上有20多人,5年后僅有6位乘客。司機說下班時間乘客會多些。記者掐表算了下,雖然滬杭高速上有幾公里擁堵慢行,全程也就大約2小時8分鐘。這是杭州灣新區到上海最快的方式,若要從杭州灣新區乘高鐵去上海,得先去距此最近的余姚北站,路程近30公里,全程需40分鐘以上,坐上高鐵還需繞行至杭州后折向東北前往上海虹橋,列車基本要1.5小時以上,之后若進入上海市區,仍需換乘地鐵,這樣算下來,總體時間花費更多。當天記者到站時距離開車僅剩8分鐘,在這個小型汽車站內,很快完成購票、安檢等流程,等待檢票上車,若是換一種交通方式,這么短時間恐怕連買票都來不及。從花費上看,大巴票價為95元,高鐵價格則超120元,還不算到達高鐵站的車費。無論從時間、經濟性還是便捷性上,在杭州灣新區選乘大巴去上海,都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未來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定位好自己,做好自己,與其他交通方式從競爭走向競合,做好補充和銜接功能,客運大巴應該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