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已投用不少新能源公交車。(資料圖)
為堅持構建低碳交通體系,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推動廈門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電動廈門”發展規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要求加快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持續推動現存傳統能源公交車電動化替代。到2025年,實現全市公交車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按照《規劃》,廈門城市公交、網約出租車新增和更換車輛采用純電動汽車;巡游出租車、島內及島外核心城區郵政物流車新增和更換車輛原則上采用純電動汽車,引導其他物流車采用純電動汽車。到2025年,公共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全部采用純電動汽車,實現較好引領成效。
在環衛車方面,島內及島外核心城區新增和更換車輛也要全部采用純電動汽車,其他區域新增和更換車輛采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60%,并逐年遞增20%,到2025年達到100%。
《規劃》以公共交通領域為發力點,加快推進廈門“雙智”城市建設進程。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車輛實現規模化推廣;公共領域充電樁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樁車比持續提升,島內充電樁建設密度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島外充電樁分布更加合理。
《規劃》提出,根據廈門區域特點、人口分布的具體情況,合理優化島內外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在不同應用場景和配套車型實施分類建設、分步推進,做到“站盡其用”。加快高速公路、環島道路快充網絡有序覆蓋。在本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和環島道路,加快快充站、換電站建設布局,實現全域快速交通主骨架和充換電網絡融合協同,其中在環島旅游公路先行推進完善。力爭到2025年,高速公路服務區和環島快速路快充站覆蓋率不低于80%。
根據《規劃》,廈門將探索推廣小區充電樁“聯網通辦”模式,通過推出統一的小區充電樁建設“指南”,指導小區充電樁建設。新建小區嚴格落實充電樁配建要求;次新小區合理規劃、差異推進不同屬性小區的充電樁建設改造;老舊小區以小區改造和鄉村振興為契機,加快推進老舊小區電網擴容、停車位劃定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多種方式加快老舊小區充電樁接入改建。同時,探索建立充電車位分時共享機制,鼓勵“鄰近車位共享”和“多車一樁”等新模式,更高效利用小區內充電基礎設施,緩解老舊小區、次新小區充電樁不足的情況。
據了解,在“政策+市場”的“雙引擎”驅動下,截至2022年底,廈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萬輛,核心區充電樁密度約為24.5臺/平方公里,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構建了“車樁相伴、協同發展、市場與產業協同”的發展生態。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