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車展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正式印發《關于啟動第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15個城市為此次試點城市,鼓勵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和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15個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重慶、成都、鄭州、寧波、廈門、濟南、石家莊、唐山、柳州、???、長春、銀川、鄂爾多斯。
此次試點城市全面電動化的公共領域包括公務用車、城市公交車、環衛車、出租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特定場景重型貨車。預計在2年內,15個城市將在公共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超60萬輛;建設公共充電樁超70萬個,換電站超7800座。
需求側被激活,產業鏈迎來新機遇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技術中心副主任張廣厚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是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抓手,是交通運輸領域助力“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锻ㄖ愤x取不同類型的15個城市,通過試點示范的方式,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對進一步加大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完善電動汽車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程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以家用車為主,商用車公共領域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例如北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電動公交車,但其他中小城市還相對較少,在“雙碳”大背景下,《通知》提出建設15個試點城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摒棄了以公交公司為主體的發展模式,改為以城市為發展主體,更適合我國國情。同時,以城市為主體發展公共領域電動化汽車示范效應遠大于其他模式,對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大有裨益。
據了解,世界所有產業中,汽車產業是對國民經濟波及系數大、拉動就業強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顯著、融合新技術能力超強的產業。當需求側被激活,也就意味著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通知》除明確公共領域電動汽車推廣數量要求外,還提出了充換電基礎設施、充換電新技術新模式、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新能源汽車碳交易、綠色電力交易、關鍵零部件國產等一系列示范試點要求,在直接帶動電動汽車研發、生產、銷售等上下游鏈條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對涉及電動汽車使用環節的充換電基礎設施乃至智能網聯汽車等也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睆垙V厚表示。
當前公共領域電動化面臨一些問題,在林程看來,發展不均衡是當前最大的問題。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電動化很發達,包括物流車都是電動化,但一些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電動化發展動力不足。
“受功能要求、使用環境、政策激勵等方面影響,公共領域運輸工具電動化整體進展滯后于私人小汽車領域,目前電動化主要集中在部分基礎較好城市的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領域?!睆垙V厚表示。
要戒急、戒全,更戒“一步到位”
我國推行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布局已久。2009年,當時國家四部委共同啟動“十城千輛”示范運營,開啟了公共領域電動化的嘗試。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到,到2035年我國公共領域用車將全面實現電動化。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務、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物流配送、機場等7個重點領域的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此次《通知》的出臺,成為落實上述工作部署的具體舉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梳理此次公布的15個試點城市發現,這里面既有一線城市,也包含二三線城市,分布在東南西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深圳電動化水平目前排在全國首位,同時也是新技術示范高地。而長春作為季節性凍土地區的城市,在這方面的試點則被賦予了典型示范意義。
“這些城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多數都有自己的新能源車企。這樣不但試點會比較順利,而且也可以促進當地新能源車企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睆埾璞硎?。
在林程看來,15個試點城市能夠代表一些特定場景,比如說嚴寒地區、港口城市、西部地區等都有代表性,國家出臺示范城市也是鼓勵大家去嘗試新能源汽車的各種應用場景。
為了讓《通知》有效落實,真正為其他城市蹚出一條示范路,張廣厚建議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立足實際,有序推進。不能過于注重數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總結推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真正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
第二,需求導向,市場為主。要緊密結合公共領域實際應用需求,依據實際應用場景完善電動汽車產品供給,統籌考慮示范推廣需要與應用的經濟性,避免“買得起用不起”現象的發生。
第三,緊盯問題,完善環境。要發揮政府引導政策作用,真正解決電動汽車使用面臨的充電基礎設施等關鍵問題,為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方面,不要想著靠財政補貼去發展,要用市場手段和一些政策手段來引導公共領域電動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戒急、戒全,更戒一步到位,這是一個過程。”林程表示。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