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序推動我市道路旅客運輸行業轉型升級,加速優化市區內客運行業整體布局,切實發揮汽車客運中心的綜合樞紐基礎功能,2023年11月15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呼和浩特市長途客運布局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呼政辦字〔2023〕106號)(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為便于有關單位和社會公眾更好理解相關內容,切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解讀如下。
一、《工作方案》出臺的背景意義
近年來,隨著高鐵開通、民航快速發展和私家車保有量激增等因素影響,呼和浩特市公路客運運輸量呈逐年下滑趨勢,從2013年的1070萬人次下降到了2019年的315.3萬人次,降幅達70.53%,2022年受疫情影響下降到了114.83萬人次。城市的發展和客流的下降給長途客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是旅客出行需求發生變化,亟需供給側客運服務進行調整。二是道路客運客流下降、運力過剩,客運企業營收下滑、經營艱難。三是客運站低負荷運轉甚至閑置,長途客運功能布局與城市規劃發展不匹配,客運資源浪費、客運場站周邊交通擁堵等問題凸顯。針對行業發展困局,根據交通運輸部等11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的通知》(交辦運〔2023〕45號)及有關政策,結合呼市地區實際,編制了《呼和浩特市長途客運布局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制定了本《工作方案》,有關單位依照職責扎實推動各項工作。
二、《工作方案》的主要任務
(一)調整客運功能布局。根據長途客運需求預測和旅客出行結構變化,結合“一橫、兩縱、四環、三樞紐”城市立體交通布局,編制《呼和浩特市長途汽車客運布局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對市區客運站進行整合優化。啟用汽車客運中心,將市區呼和浩特市長途汽車站(以下簡稱“呼運站”)、平安利達站和通達南站的客運班線全部遷移至汽車客運中心,強化汽車客運中心樞紐功能,打造“一個中心站+若干停靠站”的客運布局。
(二)推進客運站轉型。一是對呼運站整體班線客運業務搬遷至汽車客運中心,推動呼運集團穩定轉型發展,公交公司與呼運集團就呼運站及汽車客運中心有關資產置換、人員安置、場站運營等事項進行協商,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簽訂協議、進行置換,置換后的原呼運站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進行改造。二是通達南站、客運西站除擬開展公交化改造之外的客運班線遷移至汽車客運中心后,利用自身場站場地資源轉型擴展商貿、旅游集散業和建設停靠站點、新能源充換電站、公交場站、司機之家等。
(三)發展“公交化改造+定制客運”互補出行的運輸方式。加快推進具備條件的旗縣實施公交化改造,指導客運企業大力發展定制客運,通過細分目標市場,尋找客運市場需求中的盲點和空白點,對特需群體提供延伸服務,進一步拓寬班線客運企業營收渠道,提升市民長途客運出行體驗。
三、《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標
(一)使我市客運市場布局更加合理
將原布局于市區中心地區的汽車客運站內班線調整至二環外的汽車客運中心,能夠更加契合我市“一橫、兩縱、四環、三樞紐”城市立體交通布局,對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作用巨大,同時,啟用汽車客運中心站能夠更好地與火車東站進行接駁,進一步強化東客站樞紐功能。
(二)使客運服務業發展更加穩健。
一方面,推動各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對成熟線路實施定制客運,車輛由大轉小、數量由少變多,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傳統大型客運班車因滿載選擇候客而損失旅客時間成本的惡性循環,促進行業提升營收。另一方面,轉型后的市區客運站依托站場開發多種經營,也能夠加快客運行業擺脫經營困境,逐步走向正軌。
(三)使人民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靈活快速的定制客運和普惠便捷的公交出行,能夠同時滿足市民出行時的多樣化需求,減少市民出行時間成本,對于規范行業、保障市民出行權益、提升出行品質有著重要的革新意義。
四、《工作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按照《工作方案》部署,各單位將各負其責,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我市長途客運優化布局和高質量發展高效推進。
二是強化財稅保障。積極爭取自治區及我市有關獎補政策,合理做好汽車客運中心啟用、市區客運站優化布局、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定制客運等有關事項的資金保障工作。
三是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充分將我市開展長途客運優化布局和高質量發展有關部署、推進情況、行業困境及解決方案及時進行宣傳發布,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參與汽車客運中心啟動運營的良好氛圍。
四是強化監督檢查。為確保工作有力推動,市政府督查室將牽頭會同市交通運輸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按照各時間節點對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督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政策解讀來源:市交通運輸局
政策解讀人:程沛堯;聯系電話:3964849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