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北京南六環外的興40路公交滿載一車乘客,從中關村醫療器械園發車駛向30公里外的終點站東店。這是一輛氫能公交,車身上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十分醒目。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實地走訪這條由氫能公交承擔運營的線路,與普通公交不同的是,其“油箱”——氫氣瓶安裝在車頂,車內空氣清新,沒有汽油味,整體行駛也很平穩。加氫時間約十幾分鐘,充一次可行駛200多公里,也是興40一天的路程,但價格略貴,一次約四五百元。司機馮安博(化名)告訴記者,氫能公交駕駛起來和電車沒有太大區別,就是環保,排出來的全是水。
比電車噪音小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興40路公交線路上,10輛氫能公交車已經安全上崗滿8個月。
近年來,大興區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興40路是大興區首條氫能公交示范線路。這是一條全程30.8公里的路線,西起醫療器械園,東至東店,途徑40個站點,運行時間80分鐘。票價與普通公交無異,起價2元,單程最高票價7元。
若在沿路觀察,會看到車身印有“氫燃料電池客車”標識的興40路在車水馬龍間穿行。通體白色,印有藍字的車體在路上十分顯眼。傍晚來臨之際,下班的人們已經在車站等著乘車歸家,內有近30個座位,核載80人的興40路也滿載一車乘客。
站在車外,車子發出轟鳴聲并不大。進入燈光明亮的車內,即使站滿了人,記者也感到車內空氣較為清新,沒有汽油燃燒的尾氣味道。馮安博告訴記者,公交車靠氫能發電、用電,其實還是電車,開起來噪音比電車小點,也更耐低溫,總之就是環保,排出的全是水。
安全性高
綠色低碳都是氫能的標簽,但在日常生活中,氫能并不多見。采訪過程中,大多市民表示驚訝,不知道已經有氫能源公交了,也對氫能源的安全性有一些擔心。
從外貌看,氫能公交和普通公交相比最不同的點,是凸起且更厚的車頂,那里存放著裝氫氣的氫罐。
一輛興40路公交日行駛兩百多公里,馮安博每天只需充一回氫氣。氫能示范公交有專門的時間點,不用排隊,刷卡充氫,每次花10多分鐘就能充好。“到了就加,一次充10多公斤。30塊錢一公斤,一次大概四五百元。”
作為氫能公交的“心臟”,興40路所用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也在大興生產,提供商為北京英博捷氫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王玉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氫能車受溫度影響很小,冬季的續航里程不會衰減。
在安全上,現有的氫能車輛安全設計可以有效解決氫氣泄露問題,并降低汽車劇烈碰撞等場合下發生氫氣爆炸的可能。在開放的空間,如果氫氣意外泄露,由于其密度比空氣低,也會迅速上浮并向四周擴散。因此相比于燃油和天然氣,氫氣在泄露時并不容易發生聚集。王玉璽表示,氫瓶置于車頂也是考慮到萬一發生意外導致氫氣泄漏,氫氣會立刻隨著空氣向上擴散。
氫能適合長途重卡
加氫站就在興40路途中,是海珀爾公司運營的。據了解,它是全球最大的氣氫加氫站,配備了8臺加氫機、16把加氫槍,日加氫量可達4.8噸,每天大約有上百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來此加氫。
海珀爾加氫站24小時營業。記者看到,即使是夜幕降臨,也有源源不斷的車輛排隊加氫,包括貨車、物流車等商用車。氫能車加氫的過程和燃油車相似。從表面看,只是工作人員手中的加油槍換成了加氫槍,加氫時間基本在10分鐘到20分鐘之間。加氫員告訴記者,最快可達5到6分鐘。
王玉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多采用35MPa(壓強單位:兆帕)的儲氫瓶,儲氫量還不是很高,但已經能滿足公交車的運行要求。美日等國家多采用70MPa儲氫瓶,隨著我國對70MP儲氫瓶技術的放開,未來氫能車的續航里程和加氫速度都會得到提升。
他也表示,氫能汽車更加適合行駛里程長、載重大的場景,尤其是長途重卡。在續航里程上,氫能車的目標是要做到1000公里以上。“在加氫時長上,還是要看司機體驗,以終端客戶的需求為導向。15分鐘還是較長,未來要對標加油速度”。
更高的使用要求需要技術的持續迭代,更好的經濟性需要產業化上的持續降本。王玉璽表示,氫能車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除了上述條件,還需要更大規模的氫氣制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來保障車輛的用氫需求。氫能汽車的應用,離真正成熟還有一段路要走。
北京市財政局官網顯示,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第一年度(2021至2022年)共實現了1239輛燃料電池汽車的上牌,實際接入國家和京津冀平臺的車輛達到了1162輛,總用氫行駛里程超過了844萬公里。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北京應該有2000多輛的氫燃料電池車。
日前,財政部等部門對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第一年度工作進行了考核評價。根據考核結果,中央財政撥付了3.5億元的獎勵資金給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隨著政策推動和技術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氫能車走入百姓生活。
特別推薦: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