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獲悉,早上8時,在北京市德勝門公交場站,每隔3分鐘就有一趟919快公交車發往延慶。與其他線路的車型相比,919快更“高大”,淺綠色車身繪有白色祥云圖案,上面寫著“FCEV”,也就是燃料電池汽車。這就是曾經服務北京冬奧會的氫能源大巴車,也是北京市首批常態化運營的氫能公交車。
“這條線路是跑長途,這車比之前的燃油車操作體驗好,沒有噪音,起步平穩順暢,尤其是爬坡的時候,動力十足。以前途經八達嶺高速三鋪梁那段陡坡,燃油車40多邁就走不動了,這個車可以輕松拿捏,是我開過最棒的車了。”
近年來,中國石化按照“加氫引領、綠氫示范、雙輪驅動、助力減碳”的思路,圍繞氫能交通和綠氫煉化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踐行綠色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向凈零目標邁進,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加氫站數量全球第一
圖為中國石化安徽蕪湖石油馬飲橋站。
中國石化擁有3萬多座加能站,具有布局加氫站的先天優勢。截至目前,國內網絡占有率30%左右,基本覆蓋了“3+2”氫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已經成為全球建設和運營加氫站最多的企業。
目前,中國石化加氫能力已經達到2萬噸/年,氫氣加注量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100%,更高加氫能力更多服務消費者。根據北理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數據,中國石化加氫量市場份額約為40%,已經成為全國氫氣零售銷售量最大的企業。
圖為中國石化天津石油空港十四道綜合加能站。
從北部的內蒙古到南部的海南島,從東部沿海的江浙滬地區到西部的川渝地區,均有中國石化加氫站服務客戶的身影,中國石化加氫站的技術,也在不斷革新。
中國石化重慶半山環道綜合加能站,是國內首座應用儲氫井技術的加氫站,大大降低了占地面積,提高了儲氫安全性。該站日供氫能力1000公斤,還可提供加氣、充電等多種服務,每天可滿足1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需求。
在廣西南寧,我國首座商業化分布式氨制氫加氫一體站——廣西石油南寧振興加能站建成并成功試投產。該站采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低溫高效分布式氨制氫成套技術,日產500公斤99.999%高純度氫氣,制氫規模為同類型最大,可滿足40多輛氫燃料車用氫。標志著中國石化已掌握分布式電解水制氫、天然氣制氫、甲醇制氫和低溫氨制氫全套站內制氫技術。
打造氫能走廊
圖為中國石化首座煉油銷售一體化“微管網”加氫站-山東淄博加氫站。
中國石化組織相關產業鏈單位,以國家氫能交通大動脈為基礎,發揮氫走廊的產業帶動效能,著力打造成渝萬、京津唐、滬嘉甬、濟青、鄭汴洛濮、呼包鄂烏、粵港澳大灣區7個氫走廊重點區域,依托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建設加氫干線,聯通、激活氫能產業。其中成渝萬、京津唐、滬嘉甬和濟青4條氫能走廊已經初步打通,開始試運營;鄭汴洛濮、呼包鄂烏、粵港澳大灣區3條氫走廊已有加氫站布局。
打造川渝氫能走廊。在重慶,中國石化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建成投產3000標準立方米/時的供氫中心,生產出的高純氫純度達99.999%,通過管道送至重慶石油長壽加氫綜合能源母站,并由管束車配送至加氫子站供氫燃料電池車使用。與地方政府平臺企業溝通合作,加大各類型氫能車輛推廣應用力度,目前輕卡、重卡、環衛、公交等氫能車輛累計已推廣超300輛;在站點建設方面,已建成投運4座加氫站,并繼續在成渝、渝蓉、渝遂、渝萬等高速公路沿線加快布局。
打造京津唐氫能走廊。在物流繁忙的京津沿線,中國石化搶抓當地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結合天津市新能源規劃,建成投運天津首批商用加氫站——天津石油空港西十四道、臨港十六路站,填補了天津保稅區空港、臨港區域加氫市場的空白。積極拓展與大型物流企業的合作,將北京青云店加氫站和天津空港西十四道加氫站作為重要補氫場站,與京東、宜家等企業簽訂運輸服務協議,為往返在京津兩地間的氫燃料電池物流運輸車輛提供能源保障,成功構建京津貨運零碳物流新模式。
打造滬嘉甬氫能走廊。在氫能發展迅速的長三角地區,具備大重量、長距離運輸能力的氫能重卡逐步投入市場使用。中國石化積極推動在浙江、上海布設加氫站點,成功建成國內首座采用微管網輸氫的浙江嘉興平湖濱海大道加氫站、國內首座同時滿足35兆帕和70兆帕氫氣加注需求的上海青衛油氫合建站。往返于上海金山和浙江寧波鎮海間的氫能重卡續航半徑延展至寧波地區,成功開啟滬浙線化工產品零碳物流新模式,初步打通“環杭州灣”的滬嘉甬氫走廊。
圖為中國石化廣東石油東明三路綜合加能站。
中國石化積極參與國家、地方、行業、團體等氫能規范標準體系制定,推動技術創新與標準融合發展,為氫能產業穩健發展提供保障。在住建部的指導下,中國石化牽頭完成了國家標準《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50156)的修訂工作,將原有加油加氣站標準修編為油氣氫合建站標準;中國石化牽頭編制的《制氫加氫一體站技術指南》已正式發布。
近年來,中國石化積極推進全產業鏈氫能技術應用,在新疆庫車建成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啟動建設3萬噸/年綠氫項目、在烏蘭察布推動10萬噸/年綠氫項目,促進煉化業務化石能源替代;相繼在燕山石化、廣州石化等9家企業投用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為我國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強勁支撐。
特別推薦: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